近期,网络直播平台涌现一股清流,戏曲艺术、书法、民间手工艺……传统文化主播们纷纷展示各艺术门类的独特魅力,一时间“圈粉”无数。就这样,在这片新的沃土中,传统文化与各种元素碰撞、交流、融合,创造出与新时代相适应的中国新文化。
开疆拓土,为传统曲艺“圈粉”
“如果一门艺术年轻人不喜欢,那么这门艺术将面临死亡。”日前,在桃李梅大剧院排练室,我省二人转四大名旦之一盛喆一边准备当晚的演出直播,一边和记者聊起了她走上直播平台的初衷,“我希望通过传统二人转的演出直播让更多年轻人了解真正的二人转,让直播平台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时尚平台。”
早在一年多以前,盛喆便开通网络直播,最初只是空闲时在直播间唱几个传统段子,随着粉丝的增多,盛喆的直播内容也更加丰富了,“粉丝们经常会给我留‘作业’,或是点唱,或是问理论知识,所以,我在直播中特意开辟了一间小课堂,教大家一些传统唱腔。”如今,盛喆在直播平台上已拥有数万名粉丝,粉丝大多是20出头的年轻人,直播间也从家里搬到了舞台上,主播也从盛喆一人变成了吉剧团的全体演员。
当晚,吉剧团的《二人转专场演出》被搬进了盛喆的直播间,粉丝们在台下支着三脚架帮盛喆完成了整场演出的直播,他们纷纷表示,要跟盛喆一起将传统二人转传承下去。
调整战术,“拆字法”重新认识书法
年过50的饶江写一手好字,又对电脑操作非常熟悉,于是在网络开直播教书法成了顺水推舟的事。
去年开通直播后,他的直播间冷冷清清,不理想的开端并没有影响饶江的热情,他依然按时在平台上自顾自说地讲解着每一个字的写法,他称自己的教学方法为“拆字法”,“将碑文字帖中的汉字一笔笔拆分开,电脑制作后可任意放大笔画,大家可以仔细观察每一笔的起笔、运笔、汉字结构等。”也许正是饶江的“拆字法”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渐渐的直播间成了青少年公益书法课堂。
直播时,饶江发现,与其他热热闹闹的直播间不同,这里的粉丝基本不说话,安静的屏幕让饶江心里有些没底儿,经过询问,饶江才知道,屏幕的另一侧,粉丝们正握着笔跟着他一笔一划地写着字,根本没时间聊天,“许多人都觉得有了电脑、互联网,年轻人不再关注汉字、书法了,其实,如果好好加以利用,这些科技就能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助力。”饶江说。
正名,直播不是为了“赶热闹”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钟氏泥塑”传承人钟东生的直播间就设在他的工作室内,一台电脑、一张方桌、一个可旋转的圆台、一排各式雕刻工具、一大坨泥巴,这就是直播所需的全部道具。目前,钟东生的泥塑网课直播并未开播,他还在修改网课课件,“我开直播不是为了赶热闹,我想把直播做成一种可持续性传承的平台,让直播为民间手工艺服务。”
钟东生说现在他已经设计好了两种教学方式,一种是传统的现场互动式教学,每期选择一个主题,比如春节前开播的第一堂课,他将推出“吉祥文化”,教大家做吉祥娃娃、年年有鱼等,之后还会陆续推出冰雪文化、民俗文化等;第二种是私人订制课,粉丝可以提供创意,钟东生以泥塑的形式展现出来。
手中拿着改了又改的课件,钟东生说,直播面对很多观众,他要将中国民间手工艺人的最佳状态、手工艺作品的最完美形象呈现出来,让祖辈留下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