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2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一年后,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首创,举办了第一届中国传统戏曲节。这项创举意义非凡。自从上世纪50年代在法国国家剧院崭露头角,京剧一直在法国享有盛誉。
白尔多勒(Bertolt Brecht)先生在他的戏剧评论中指出,如戏迷们所周知,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曾以梅兰芳先生为主角的京剧为西方剧院做出了巨大贡献,而梅先生的儿子梅葆玖也于2005年参与了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中国传统戏曲节。戏剧评论家及诗人保罗-克罗戴尔(Paul Claudel)曾在上海欣赏过梅兰芳先生的表演,对此,他这样写道:“戏台上的梅兰芳亦男亦女,他简直就是空气中的精灵。”
巴黎中国传统戏曲节向戏迷们呈现了中国戏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从中国各地远道而来的30多个剧团为法国观众表演了京剧、昆剧、粤剧、评剧、婺剧、黄梅戏、闽剧、秦腔、川剧等剧种。这些优秀的艺术家在台上既是演员、歌手,又是舞者、杂技师,更不用说剧团乐队的演奏家,他们都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正是由于他们出色的表现,越来越多的法国观众前来观看戏曲节,第7届戏曲节场场满座。
法国人民对异域文化兴趣浓厚,他们很重视演出的质量与真实性,与折子戏相比,法国观众偏爱全本的戏剧演出,即便遇上极长的戏剧,他们也宁可做些删节。另外,与观看西方戏剧一样,看中国戏曲时,法国观众更喜爱真实的人声表演,而不是用麦克风过滤后的声音(除非剧院面积过大)。为了向中国传统戏曲节表示敬意,为了还原作品的真实性与原汁原味,自第三届戏曲节以来,所有演出都杜绝了麦克风的使用。
正是因为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对于表演质量、丰富性和多样性始终如一的坚持,中国传统戏曲节已成为巴黎甚至法国人文娱生活的一部分,观众群体不断扩大,在法国多个重要剧院开设演出场次,文化中心更是与这些剧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尤其是法国主要剧院之一的城市剧院)。
不仅如此,戏曲节还走出巴黎,在法国各地进行演出,这些剧团的演出质量都达到国家先进水平。
在此,我们由衷期盼2018年的中国传统戏曲节,并期待着在中国戏曲殿堂中发现更多的奇迹。巴黎中国传统戏曲节万岁!(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