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反馈/客服|登录 |注册 主管: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吉林省演出有限责任公司
  • 业务咨询电话:
  • 在线客服: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2796855775
文化动态
  • 北京京剧院《党的女儿》:诗意·重情·创新
  • 发布人:吉林演出网 发布时间:2016-11-24
  •     今年全国涌现出好几台根据同名电影、歌剧移植改编的戏曲现代戏《党的女儿》,形成同根别枝、交响合奏的热烈局面。故事还是那个故事,人物还是那些人物,基本格局也没有太大变化,但是由于侧重点不同,叙述方式不同,舞台呈现的手法不同,也就春兰秋菊,各有千秋。北京京剧院的大型现代京剧《党的女儿》留给我的深刻印象是:空灵、诗化、重情、唯美,凸显出浓郁的京剧韵味。

        《党的女儿》故事情节强化了忠贞如一的革命者与丧失理想信念的叛徒之间的殊死斗争。田玉梅、七叔公、桂英与马家辉斗智斗勇成为全剧的看点。剧中对马家辉实用主义态度、投机钻营心理、自私胆怯的卑劣人性、丑恶灵魂的揭示还是比较有力的,能够产生现实的联想和历史的反思。从赤胆忠心的田玉梅、淳朴厚道的七叔公身上则展现出共产党人的执著坚定、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令人肃然起敬。马家辉妻子桂英的形象很有特点,她心灵经受煎熬,灵魂被生生撕裂,虽然时而清醒、时而疯癫,但在内心深处仍坚守着做人的底线和本色,她的预感和遭遇显示出现实的残酷、斗争的复杂,给观众带来紧张、期待和悬念,增强了全剧的悲剧意蕴。

        戏曲是诗与剧的结合、曲与戏的统一。一出戏就是一首可供表演的诗,浮动着浓郁的诗意,洋溢着盎然的诗韵,跳跃着鲜活的诗魂。基于此种认识,《党的女儿》导演陈霖苍追求诗化风格和唯美的艺术效果,大胆运用歌队伴舞形式,以更新舞台景观。笔者十分欣赏第一场末尾的伴舞,白匪枪声响过,在弥漫的硝烟和刀光剑影中,群众拥向前台,聚光灯下摆成铜墙铁壁的造型。突然,变幻的灯光中,伴舞的舞女们飘然而出。只见她们漫抛水袖,轻抖粉绸,似蛟龙腾挪,如凤凰涅槃,表现出寒凝大地、血沃荒原的惨烈氛围,象征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意境。随着舞女的旋转,田玉梅从舞女群中冉冉而起,昂首高歌,气壮山河,党的女儿田玉梅的形象一下子就耸立起来。几分钟的伴舞,自然舒展,包蕴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丝毫也没有“戏不够、舞来凑”的感觉。这段伴舞用得恰到好处,发挥出润泽表演、调剂节奏、美化舞台、克服话剧加唱倾向的多重作用,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肯定。

        陈霖苍充分理解戏曲艺术的舞台假定性,善于处理场上与幕后、虚与实,点与线、线与面的关系,运用京剧元素,以少胜多地讲述故事。仍以第一场为例,导演运用富有雕塑感的群众场面造型和变化的舞台灯光、瀑布般的音乐效果,表现国民党反动派和白匪灭绝人性,枪杀共产党人。田玉梅在老支书和战友的保护下侥幸地死里逃生……紧接着暗转为追光,马家辉像一个幽灵鬼影,踏着怪异的伞舞步伐,从舞台一角出来,在白匪孙团长的面前像一条打断脊梁、摇尾乞怜的癞皮狗。白描、象征、自报家门综合运用,十分简洁巧妙地点明了规定情境和人物关系,快速推进了故事发展。

        《党的女儿》具有浓郁的京剧韵味,集中体现在唱功上。田玉梅的扮演者王蓉蓉的天赋条件极为优越,有一条响遏行云、穿石裂帛的金嗓子,可以说高下随心、宽仄不限,不论多么复杂的唱腔,她都能应付自如,而且字正腔圆、满宫满调、送远达听、声情并茂,将角色的情感淋漓酣畅地宣泄出来,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马家辉的扮演者杜喆的唱念也可圈可点,特别是那段【四平调】,比较准确地传递出人物的心迹神色,迎来一片赞叹。这部戏的音乐以其丰富的形态和色彩、高度的技巧性和程式性,以及深邃新颖的韵味,征服了广大观众。作曲朱绍玉功不可没。试问有谁像他那样腹笥宽阔,积累占有那么丰富的音乐素材?有谁像他那样拥有那么强大的融合创造能力?可以说,在京剧音乐作曲界,朱绍玉堪称独步。正是:老树春深更著花,红色经典绽新葩。

        以张派的功力 唱玉梅的心声

        王蓉蓉

        我在20多年前就演过《党的女儿》。

        当年,在北京保利剧院看了歌剧《党的女儿》,剧中田玉梅人物形象饱满生动、充满激情,大段歌唱表现出了她的革命理想和一个母亲的柔情。我看了一遍后,“你看天边有颗闪亮的星星”的旋律就长在我心里,至今都能随口唱出。

        在歌剧魅力的感召下,我们移植了歌剧的剧本,由朱绍玉老师作曲,演出了一个选场版本的京剧《党的女儿》,效果非常好。尤其是那段“小小杜鹃花,花开满山崖”的唱腔,把江西小调和京剧巧妙融合,既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又不失京剧特点,观众非常喜欢。从那以后,我就一直有完整演出这部戏的想法。这次要选择流派创新的实验剧目,经过慎重思考,我把目光聚焦在这部戏上。

        首先,歌剧主要用音乐形象来塑造人物,而我是大青衣行当,以唱功见长,所以移植歌剧是非常适合我的。而且,京剧就有所谓唱功戏的说法,有的剧目主要是听唱的,比如《玉堂春》《二进宫》等。所以,我认为用大量的唱腔来表现田玉梅,是符合京剧艺术规律的。再者,选择现代戏对我来说是有挑战的。历史题材可能更适合京剧表现,演员的台步、身段、水袖、韵白等功夫可以充分施展,现代戏则不然,这些手段不能直接用,人物要贴近现实,更生活化。但这种挑战会激发出更多的创造力。还有,虽然我现在的年龄和角色有距离,但是京剧艺术是靠行当的表演和声腔来塑造人物的,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艺术积累,我对人物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要把多年研习张派艺术的感悟运用到舞台上,从而更准确地塑造人物。

        基于这些考虑,我选择把《党的女儿》由当年的选场创作成完整的一部戏,我要用张派艺术的功力,来歌唱田玉梅的心声。

        跟张君秋先生学习时,先生教导我们不要机械地学唱腔,要从人物的情感出发,要把剧本里的感情和涵义唱出来。我就是把先生的创作精神和方法用到了田玉梅的角色创作上。

        首先,在念白上下功夫。京剧现代戏的念白既要生活化,又要有京剧的节奏和韵味,同时还要符合人物性格。我演过阿庆嫂,阿庆嫂周旋众人之间,念白干练成熟才显得游刃有余。但是,田玉梅单纯质朴、信仰坚定,她的念白要弱中有刚、柔中带韧。所以,我在念的时候既要有一定的调门,又不能完全按青衣来念,需要大小嗓结合,这样才能表现出田玉梅的年龄、身份和性格特点。

        还有,就是在唱腔的处理中,要考虑如何把张派的唱腔特点和技法运用得恰到好处。我们排演的剧本用的是歌剧原著,唱词生动抒情、意境悠远,比如“小小杜鹃花,花开满山崖”“孩子啊,我的小心肝儿”“我走,我走,我不犹豫,不悲叹”等,但唱词都不是传统京剧的唱词格式,不能把老唱腔套进来,必须重新谱写唱腔,朱绍玉老师为此花费了很大的心血。在演唱新腔中运用张派艺术是我最大的课题,总结起来,我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运用流派艺术的。

        第一,依靠张派擅长演唱复杂旋律和唱腔的功力来驾驭唱腔。比如剧中田玉梅找到桂英,与她共叙姐妹情唱起小时候唱的歌“小小杜鹃花,花开满山崖。心比火焰红,身似玉无瑕……”这段唱腔,前两句用了江西小调,然后再慢慢转到京剧,前两句虽然是民歌的旋律,但为了后面向京剧唱腔的发展,我不能完全按民歌去唱,我使用了一些京剧的小嗓,把京剧的音色融进去,既有民歌的味道,又不失京剧特点。另外,民歌到京剧的过渡也需要很高的技巧,才能唱得不着痕迹,否则就不协调了。我能把握这样的唱腔,得益于我多年研习的张派艺术,它给了我演唱的方法和创新的信心。

        第二,直接把张派最有代表性的唱腔融进我的演唱,让新的唱腔拥有张派的韵味。比如田玉梅对女儿娟妹子的一段唱中开头一句“孩子啊,我的小心肝儿”,作曲的处理是偏歌剧的,但是我唱的时候,把张派的小腔“1356”融进去,既符合唱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又有张派唱腔的味道。这一段中“到那时菜里放点盐,你会说太咸”这句唱是普通的京剧唱腔,我在“盐”和“咸”字的尾音上加了一个小弯,一下就让这句唱婉转起来,好像说话有了语气和感情,而且还有了流派特点。

        第三,把张派演唱的技法运用到唱腔中去,比如张派运腔有一个“枣核形”发音的技法,就是用弱起、强烈、再弱收这样的演唱方式,这种唱法能够在收放之间,把唱腔的抒情性完全体现出来。我在多处唱腔的处理上都用了这个方法,效果非常好。

        当然,这几点不是孤立的,它们融会贯穿在我的创作和演唱中,因为张派艺术已经融入我的血液中,成为我的表达方式。

        京剧的流派特点主要体现在唱腔上,而流派的形成都是艺术家在适合的剧目中通过适合的角色,发挥出自己的艺术优长,再经过观众的检验,最后形成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这需要过程,需要不断的艺术实践。《党的女儿》仅仅是个实验的开始,我会一如既往地将张派的艺术特点和创作精神运用到我今后的创作中,让张派艺术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力。

        黄金搭档,探索京剧艺术创新

        洪 业

        由北京京剧院出品、陈霖苍导演、朱绍玉作曲、当红京剧名家王蓉蓉领衔主演的大型京剧现代戏《党的女儿》,经过精心创作排练,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登台亮相,不仅呈现出一台有生活根基、有感情热度、有创新特色的京剧人诚意之作,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当代京剧表演艺术流派创新发展的成功探索。

        《党的女儿》在表演艺术创新的探索始于25年前。1991年当歌剧《党的女儿》上演时,北京京剧院将歌剧其中两场戏改编为京剧,由当年的优秀青年演员王蓉蓉饰演剧中田玉梅,由初露才华的朱绍玉担任作曲和唱腔设计。那时虽然创作演出的是选场,但朱绍玉、王蓉蓉在创作中都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愿望和正确的突破方式,那就是在传统声腔根基上有机植入生活质感和时代元素,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朱绍玉娴熟运用传统唱腔板式来创作现代人物的大段唱腔,巧妙融入了江西民歌的旋律,使唱腔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感,清新、流畅、动听,一曲《小小杜鹃花》令观众为之一振。王蓉蓉的演唱不仅充分尊重作曲的创作,而且结合张派特点、自身嗓音条件及对唱腔的理解进行发挥。特别是她在传统唱法上融入歌唱性,准确演绎了这部戏唱腔的新意,使她演唱的《小小杜鹃花》沁人心脾、脍炙人口。朱绍玉评价王蓉蓉表现唱腔“不仅达到了创作效果,而且比自己创作时想象的还好”。正是对京剧艺术创新的自觉,《党的女儿》开启了朱绍玉、王蓉蓉长达20多年10部大戏的合作,成为新时期京剧唱腔创作演唱的“黄金搭档”。

        此次新排《党的女儿》,朱绍玉和王蓉蓉这对黄金搭档再度携手、相辅相成,共同探索如何从当代京剧艺术审美需求出发,把京剧表演艺术创新发展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朱绍玉此次对《党的女儿》的唱腔设计,一如既往地保持了江西民歌风味的旋律和唱腔风格,表现出极强的创作灵动性,同时保留了歌剧中的合唱、伴唱、重唱、主题曲等音乐形式,乐队也更加丰富饱满,使该剧音乐中具有“歌剧式”的风格。在这出戏里,朱绍玉几乎用了传统京剧的所有板式,但不是照搬原腔,都加以变化,因此剧中人物的每一段唱腔都让观众听着耳熟、亲切,但都与老戏不一样,有根有果、好听入耳。此次剧本从歌剧移植而来,使用的是歌剧唱词,唱词字数和声韵与京剧传统唱词有所不同,不是京剧唱词的七字句、十字句,这为创腔和演唱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朱绍玉和王蓉蓉都明白,战胜了这些难度,就是一种对传统的创新。实践证明,正是由于在这些非常规的唱段、唱词中,朱绍玉的创腔和王蓉蓉的演唱进行了大胆的突破,共同取得了成功。

        王蓉蓉再一次饰演田玉梅,她的表演和演唱更加成熟,个人演唱风格得到强化,加之她天生的好嗓子、扎实深厚的演唱基础,剧中《小小杜鹃花》《你以为一死能解千重怨》《我走,我走,我不犹豫,不悲叹》等唱段中,她的演唱把唱腔表现得淋漓尽致,将田玉梅的音乐形象完美饱满地树立在观众面前,得到专家、观众一致好评。王蓉蓉在表演上的成功,一方面说明她对演唱朱绍玉创作高、难、新的唱腔有极高的驾驭能力。这里除了禀赋极高的演唱能力,还有她对创作的尊重和认真。她拿到新唱腔,总是反复琢磨,对每一个腔、每一个字的处理都要和作曲、琴师共同探讨、共同实验,直到满意为止。另一方面,她在现代戏演唱方法上也有创新,既不同于流派特有的唱法,也不是随性自由的处理,而是新中有根、新中有我。应该说,作为观众公认的张派领军人,王蓉蓉不仅虔诚扎实地继承了张派艺术,更重要的是,她自觉传承了前辈大师对艺术的创新精神、对表演的个性追求,这是她的表演艺术脱颖而出、形成独特风格、形成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

        《党的女儿》的成功,正是朱绍玉、王蓉蓉这对黄金搭档在唱腔设计和演唱上突破、创新所取得的收获,体现出该剧作为京剧表演艺术创新发展的实践意义。(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