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反馈/客服|登录 |注册 主管: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吉林省演出有限责任公司
  • 业务咨询电话:
  • 在线客服: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2796855775
文化动态
  • 艺术虚构、戏说与臆造
  • 发布人:吉林演出网 发布时间:2016-11-8
  • 韩志君

    韩志君作品,《大唐女巡按》海报。

    韩志君作品,电影《大脚皇后》剧照(豫剧)。

    熟悉生活,是编剧的基本功,也是编剧在真正意义上跨入影视竞技场的入门券。剧本的感染力来自哪里?来自编剧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来自他以独特的艺术方式对这种真切感受所作的真挚传达。我觉得,当下切实提高我们影视剧创作水平的关键,在于编剧要清醒地了解艺术虚构、戏说与臆造的分野,从过分迷恋IP和依赖胡编滥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迈开自己的双腿,走向美丽的大自然,走向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火热生活,选准选好属于自己的“井位”,不断向生活和人文的深度与广度开掘,并且尽可能独具慧眼地发现生活,独树一帜地表现生活,写好人的故事,写出中国老百姓爱看的故事。

    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的能力是编剧才华的最重要表现,这是没有疑问的。我们无论多么熟悉生活,无论肚子里的创作素材多么丰富,在进入构思和写作过程的时候都需要以想象和虚构来弥补生活链条中所缺少的环节。但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离不开生活真实的强力支撑。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巴尔扎克才说艺术家一方面要“心灵始终飞翔在高空”,另一方面又要“双脚在大地上行进”。他认定那些“同实在的现实毫无联系的作品以及这类作品中全属编造的情节,多半会成为世界上的死物。”

    我们写剧本,不是写论文,没有必要正襟危坐,更没有必要扳着面孔叙述。一味地把观众当成说教对象,作品必味同嚼蜡。任想象力自由驰骋,千方百计地把情节编得有趣儿,把人物写得有味儿,让观众看起来有劲儿,是我们编剧的责任。我们写新编历史剧《大脚皇后》《大唐女巡按》的时候,提醒自己千万不要简单地拘泥于历史真实。我们围绕着主人公,也虚构了一些事件,虚构了不少人物。“让广大观众看出劲儿来,让专家学者品出味儿来”是我们所瞄准的目标。影片完成后,在中国电影“金鸡奖”的评选中先后都获得奖励,同时也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大脚皇后》公映当年仅在农村就放映12万多场,成为年轻人结婚、老年人庆寿、女人生孩子和各种节庆活动的优选剧目。我个人的创作体会是:由于历史事件距离我们比较遥远,因而与现实题材的创作相比,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在历史剧的创作中显得更为重要。但这种想象和虚构,绝不等同于戏说。当下,我们的银幕和荧屏上戏说类的作品太多太滥。有不少编剧朋友,是靠戏说来遮掩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洞察不足和对历史的一知半解。不能说戏说类的作品都不好,更不能说历史剧创作也像历史研究一样必须“实事求是”,而不能“失事求似”,但倘若戏说到严重歪曲历史、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颠倒黑白的地步,那就不是“有益无害”,而是“有害无益”了。

    同样,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更不等同于臆造。现代影视科技的发展,为制造视觉奇观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同时也为胡编滥造支起了一大块遮羞布。有些初出茅庐的编剧朋友远离鲜活的生活,以自己的书斋为圆心,以从卧室、餐厅到书斋的距离为半径画圆,在这个小圈子中靠IP胡编,让魑魅魍魉、妖魔鬼怪和机器人尽入笔端,用臆造冒充科幻,用炫技支撑创作,用视觉述说取代人文述说和人性述说。在我看来,这乃是一种艺术的堕落。

    影视作品虽属特殊商品,但编剧是艺术创作者不是商人;影视创作不能全然无视资本追求利润的冲动,不能对票房和收视率采取完全漠视的态度,但又不能让自己沦为资本的扈从和票房与收视率的婢女。鲁迅先生在他的《论睁了眼看》中曾大声疾呼:“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他尖锐地指出,“中国的文人,对于人生,——至少是对于社会现象,向来就多没有正视的勇气”,总是习惯于“万事闭眼睛,聊以自欺,而且欺人,那方法是:瞒和骗。”他认为瞒和骗的文艺“更令中国人更深地陷入瞒和骗的大泽中,甚而至于已经自己不觉得。世界日日改变,我们的作家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它的血和肉来的时候早到了;早就应该有一片崭新的文场,早就应该有几个凶猛的闯将!”应当说,先生的这些话,是发自肺腑的,也是振聋发聩的!我认为,所有从“媚俗”的目的出发,歪曲历史的戏说和远离生活的臆造与另一类“欺世”的作品一样,都是鲁迅先生所深恶痛绝的“瞒和骗”文艺的变种。

    烟花无疑是绚丽的,流星雨也无疑是炫目的,但都转瞬即逝。时间,是人类一切精神产品和艺术成果的最伟大的批评家,如同有句诗所说:“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那些“瞒和骗”的伪作,那些只有墨痕而无血痕的赝品,无论暂时取得多么骄人的票房和多高的收视率,都注定逃不过那“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骗不过那“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在时间这个最伟大最无情的批评家面前必将灰飞烟灭。作为编剧,让我们的作品真正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并且具有“历史的铭文价值”,才是最难最难的。我们要密切关注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现实,努力真诚、真实、富有远见卓识地表现生活,把人性中假的、恶的、丑的、真的、善的、美的都一句句真切地告诉给观众;要坚守艺术的品格和艺术家的良知,努力创作出既不“欺世”,也不“媚俗”,又让中国老百姓赏心悦目的作品;要逐渐造出鲁迅先生所热望的那样“一片崭新的文场”,使我们的影视创作从参差不齐的丘陵走向高原,再从高原走向高峰,为真正实现我们国家从影视大国向影视强国的转变作出贡献!(来源: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