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小剧场话剧领头羊、导演陈晓峰最近有点儿火,他的“疯狂”之作、小剧场话剧《南门客栈》在巡演中收获良好口碑,从专家到观众,逐级点赞。对此,他自有心得:要勇敢“疯狂”,给话剧添点儿颜色。
民间组织弘艺人话剧团继去年推出大戏《寒春》后,今年又准备了新作品《血染情仇桃园路》,因为《寒春》连续30余场的演出让他们坚定了做本土话剧品牌的决心。
长春几代话剧人经过不断的艰难探索、勇敢尝试,终于厚积薄发,使长春话剧市场迎来了一个演出高峰。对此,弘艺人话剧团艺术总监焦大鹏表示,大家始终坚信,在文火慢炖中,长春话剧正在慢慢苏醒。
选优立项 争取资金扶持
在陈晓峰看来,《南门客栈》是一部经过“疯狂”处理的作品,以喜剧的形式讲述沉重题材,用笑着哭的形式去演绎一段悲壮历史。正是这些“疯狂”的招式,让《南门客栈》成为2015年国家艺术资金扶持项目,它也是当年国家艺术资金项目中唯一一部小剧场话剧。
早在2008年,陈晓峰便开始涉足小剧场话剧,并推出了《我的老婆是嫦娥》《良宵》等诸多作品,观众从开始的冷眼旁观到好奇,再到现如今的追捧,使陈晓峰总结出了经验,“话剧个性不能被市场所左右,在有底蕴的题材上尝试多种创作,保持话剧的修养,才能有所收获。”
创建品牌 彰显地域文化
选优立项可不只是陈晓峰一人的经验,弘艺人话剧团也是过来人。“最开始做《寒春》时,我们是自筹自支,起步相当艰难。”回想起立项之初焦大鹏印象深刻,大到舞美、服装,小到演员伙食,这些钱都是团队人拼凑而来,就在团队艰难支撑的时候,这个做得轰轰烈烈的剧目被纳入吉林省优秀文艺作品扶持项目,投入30多万元,解决了全部问题,至此,剧团拉开了30余场公益演出的序幕。
话剧《寒春》讲述了东北人的抗战故事,一个个小人物构成了全民抗战的大景象。“《寒春》这部剧,我们并不是突发奇想而做,它是一个开端,一个打响长春本土话剧品牌的开端。”作为长春戏剧界的中坚力量,朝阳区文化馆馆长焦大鹏与同伴们一起组建了弘艺人话剧团,大部分为戏剧界专业人士,团队中有我省著名编剧王东风,有著名导演关音光等,“有了丰厚的人才底蕴,我们团队也想做点大事,一开始,我们就计划做一个本土的话剧品牌。”焦大鹏介绍,这个品牌由无数部话剧组成,而所有话剧都要描写长春的历史,彰显长春地域文化。
整合资源 培育话剧新人
说到话剧品牌,一定要提的就是“戏剧星期六”,这个平台将许多热爱话剧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实现戏剧梦想的舞台,同时,也为长春话剧舞台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新鲜血液。
“戏剧星期六”长春青年实验话剧系列演出于2012年推出,每周六在长春人民艺术剧场演出。《岁月童话》《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青春跑道》《木偶奇遇记》等一系列由大学生、民间话剧社团原创、改编的剧目纷纷登上舞台,展示着年轻一代话剧爱好者的风采。鲲鹏话剧社、紫焰话剧社等大学生团队终于走出校园,在更大的舞台上,感受专业话剧的魅力。
活动负责人王冠介绍,
“戏剧星期六”不只是一个表演的舞台,还是一个专业培训的课堂,“在演出中,我们的专业老师会将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后,对学生们进行集中培训,表演课、读剧本等活动也让学生演员有了很大提高。”
4年来,“戏剧星期六”不断送老迎新,坚守着这块新人培训基地。“有了‘星期六’的经验积累,我才敢登上更专业的舞台。”鲲鹏话剧社的学生演员茅同学有幸参演了大型话剧《寒春》,与老一代专业话剧人的同台让他兴奋不已,也让他放弃了心理学专业,毕业后转行,成为一名真正的话剧演员。
正是话剧人永不放弃的坚持,使得长春话剧市场逐渐走出寒冬,在情怀和信仰的温热中渐渐复苏。(来源:长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