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调弦下哀婉情,起调拖腔意无穷。7月10日晚,一台韵味无穷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东方大剧院上演,全明星的演出阵容为我省观众呈现了一场精美绝伦的视听盛宴,也为东方大剧院打造的“2016演出季·梦想季”再添一份精彩。
名角齐聚 各派同台
明星版《梁祝》由江浙沪闽等地十大越剧院团联袂打造,此次来长演出阵容强大,汇集了当今越剧极具人气的范派、王派、尹派、张派、金派5大流派及4名戏曲界最高奖项梅花奖得主。
当晚,各流派唱腔同台献艺,充分展现了越剧的戏曲精华。观众在享受剧目的同时,还感受到了越剧各大流派的独特魅力及名家风采。“此次,我饰演第1场至第3场中的祝英台,希望以王派的特色为大家展现一个活泼俏丽的人物形象。”来自福建的演员李敏于2007年获得中国戏曲梅花奖,除了她带来的可爱的祝英台外,还有另外3朵“梅花”陈雪萍、郑曼莉、谢群英为观众带来不同特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演绎经典 独具风情
当晚的舞台,处处展现出与平日不同的风情。纱帐树立,灯光柔美,亭台楼阁,青山远黛,无不透露出江南的灵秀雅致。声调婉转,曲音柔和,在《十八相送》一场中,面对心上人,祝英台声音笑貌皆透着温柔,提示着梁山伯自己的女儿身份,偏偏梁山伯木讷迟钝,逗得观众又气又笑;梁山伯郁郁而终,英台大喜之日着一身白衣哭跪在墓前,“梁兄啊!不能同生求同死——”一声长啸,电闪雷鸣间,祝英台纵身跃入墓中,令观众叹息不止。虽然是跨地域的剧种,演员们精湛投入的演出和演唱依然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了梁、祝二人刻骨铭心的爱,不同流派的精彩演绎,也让戏迷尽享越剧经典的魅力。
明星版《梁祝》由在戏剧界被誉为“诗化戏曲导演”的女导演杨小青指导。整台剧在编排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独具特色,在保留民间传说精髓的同时,突出了越剧抒情细腻的特色,细致地展现了吴越文化的精华、越剧各大流派的魅力和演员的表演艺术;在音效上,小提琴曲《梁祝》贯穿整个剧目,采用前期音乐录制,以及运用MIDI方法的伴奏等,力争让观众能享受视听觉的盛宴。
名剧名角 传承推广
2008年,明星版越剧《梁祝》首度演出,走遍全国各地,唱遍大江南北,深受观众喜爱,对越剧的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次明星版《梁祝》巡演于3月份启动,已深入40多个城市,进行了70余场演出。
“一个剧种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改革与创新,我们在越剧的推广上主要使用了两个办法,一是借力,借助名剧名角,二是改革,在音乐、舞美直至演员的表演上创新。我们推出明星版《梁祝》,就是希望能够吸引更多观众认识越剧,让我们的地方剧种在新时代中充满活力地走下去。”绍兴越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裘建平介绍。
此外,演员们在表演节奏、方式上也作出了创新,“第5场《回十八》是我演得最多的一折,熟悉之后就是创新了,所以在演出时也加入了许多自己的想法。”陈雪萍在第5场至第7场中饰演梁山伯,几场演出中她特意加快了演出节奏,展现年轻人热情、奔放的性情,更加适合现代观众的口味。
“彩虹万里百花开,花间蝴蝶成双对。千年万载不分开,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动人的歌曲和曼妙的彩蝶舞中,越剧《梁祝》的演出结束了,观众们依依不舍,期待着下一次精彩的演出。据了解,至今年年底,东方大剧院“2016演出季·梦想季”还将推出《美在东方》《白鹿原》《大河之舞》《蒋公的面子》等十余台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