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4月19日《吉林日报》
近年来,省交响乐团在文化改革的大潮中积极作为,敢拼敢闯,让交响乐这一高雅艺术真正走上市场舞台,收获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交响乐团被称为“一座城市的名片”,但作为高雅艺术的代表,交响乐在现实生活中仍不免遭遇曲高和寡的尴尬,交响乐团的生存与发展也面临重重考验。在此背景下,省交响乐团的表现却让人颇为惊喜。近年来,乐团不仅为全省观众频频献上精彩的音乐大餐,还在文化改革的大潮中有所作为,让交响乐这一高雅艺术真正走上市场舞台,赢得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去年我们收获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今年,我们还要再接再厉,再创辉煌!”省交响乐团团长石东松充满自信地说。
文化惠民
培养观众
培养观众是高雅艺术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一步,也是省交响乐团事业发展中的一项常态化工作。近年来,他们除了坚持下基层进行公益演出,更在文化惠民活动上求新求变,不断丰富演出内容,调整演出方式,加大惠民力度,从而巩固了老观众,培养了新乐迷。
2015年6月,我省首届交响音乐节的出现便是省交响乐团的一个新举动。“借助我省第二届市民文化节这个平台,我们不再单打独斗,而是要把全社会的交响乐力量动员起来,共同做好这项大型的文化惠民活动。”石东松说。所以,作为首届交响音乐节的承办单位,他们不仅邀请了北京、上海多地的名家联袂演出,还推出了长春工人文化宫乐团、省老年大学乐团及省内部分大、中、小学乐团的专场演出,使得交响音乐节在保证艺术水准的基础上,真正做到让民众亲自参与。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10多场规格不同的音乐会先后精彩上演。这是交响乐这一高雅艺术首次以如此庞大的规模直接参与到群众的文化生活中去,也让社会各界的普通观众第一次如此应接不暇地近距离感受交响乐的艺术魅力。据石东松回忆,当时演出的场面非常热烈,观众席上既有十几岁的孩子,也有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共同组成交响乐舞台下的一道风景线。“这种景象振奋了我省交响乐的士气,扩大了交响乐的影响力。”石东松表示,“今年我们还要办第二届交响音乐节,惠民力度要更大,规模和范围也要扩大。”
多谋思变
把握市场
如何缓解市场化运作转型的压力,特别是解决资金困难问题,是当下很多交响乐团亟待破解的课题。对此,省交响乐团多谋思变,积极寻求解题思路。如今,他们在市场化道路的摸索中已收获颇多心得。
大型少儿交响乐童话经典《彼得与狼》的上演就是他们市场化运作的一次成功案例。《彼得与狼》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交响童话,音乐形象鲜明,形式新颖活泼,旋律通俗易懂,被誉为“世界上最容易听得懂的经典音乐”。针对少年儿童这一特定的消费群体,省交响乐团于2015年儿童节期间精心打磨出这部音乐作品。演出时,演奏员穿着代表动物的服装上台,同时情境解说也不时穿插在演奏当中,这样的安排不仅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还可引导孩子深入到音乐童话的世界里。
演出前期,省交响乐团专门做了大量市场调研工作,还深入长春市各个中小学开展各种宣传预热活动,最后以零赠票的方式将之完全推向市场。对于这次大胆的尝试,石东松起初是忐忑的,直到演出当天看到满满的上座情况,他心里才松了一口气。石东松回忆说:“音乐厅的420张票全部售罄,家长和孩子们对演出交口称赞。”
《彼得与狼》商演的成功,犹如一支强心剂,给正在摸索市场规律的省交响乐团注入了信心和动力。而后,省交响乐团又与媒体、企业积极互动,相继推出了多场既叫好又叫座的音乐会。其中,2016年春节前夕,省交响乐团与城市晚报、省广播电台等媒体联手打造了两场不同风格的迎新春音乐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两场音乐会座无虚席,好评如潮。
这些不断累积的经验,让省交响乐团摸着了市场的门道,“要知道为了谁、卖给谁、抓住谁。”石东松说。
坚守艺术
塑造品牌
坚守高雅艺术,打造交响乐的“吉林声音”,这是省交响乐团始终怀有的理想和情怀。在勇闯市场的同时,石东松说:“理想和情怀不能丢,交响乐团想要有长远发展,就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塑造自己的品牌。”
为此,省交响乐团在团队建设和艺术探索上下足了力气。一方面,借助政府的扶持,省交响乐团把一批有潜力的音乐人才送出去培养,首席小提琴张彤彤就是其中之一。在乐团的倾力推荐下,他成为国家交响乐团乐队首席刘云志的学生。经过大师点拨,张彤彤演奏技艺突飞猛进,在省内外专业大赛上屡获大奖,其中的2015年金钟奖复赛入围奖含金量最高,是迄今我省小提琴最好成绩。此外,钢琴家万书亮、驻团指挥张思惟等青年音乐家都是省交响乐团近年来倾心培养出来的拔尖人才。
另一方面,省交响乐团还以开放的姿态引进高水平的指挥和演奏家进行合作,从而提升乐团整体的演奏水准。著名作曲家史志有、国家交响乐团乐队首席刘云志、中央民族乐团指挥刘沙、国家大剧院青年指挥家袁丁、中央民族歌舞团驻团指挥温锋超、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大提琴教师鲁鑫、著名二胡表演艺术家邓建栋等国内顶级音乐家都与省交响乐团有过亲密合作。“这些音乐家常年和国际上的优秀乐团合作,拥有更丰富的演出经验和更大的信息量,与他们合作,我们能学到很多东西,同时也有助于乐团建立自己的演奏风格,逐步与国际一流乐团接轨。”石东松认为。
确如石东松所言,通过“请进来”的方式打磨团队,省交响乐团整体在艺术上得到巨大提升。2015年9月阿尔及利亚国际交响节上,省交响乐团大放光彩,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世界各国艺术家及观众的称赞。与省交响乐团有过多次合作的指挥家刘沙曾评价道:“这是一个对艺术极度认真的团队,每一次与之合作,我都明显感受到他们的进步,他们现在的演奏水平已经完全符合国内一流专业乐团的标准!”
但省交响乐团并不满足于这些赞誉,他们还希望有更多属于自己的原创作品。除大型音画《清明上河图》、交响音乐大合唱《孔子》等作品外,他们又邀请著名作曲家史志有为自己量身打造作品,目前,吉林音画《长白松水图》正在紧张创作中。
改革让这个有60多年历史的乐团焕发出新的光彩和活力,也让这支从事高雅艺术的队伍充满激情与梦想。随着2016年的春暖花开,省交响乐团的演出季又将启幕,他们将继续为全省观众奉献更多的精彩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