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吉市东郊的春光小学这个只有600余名学生的乡村小学校里,经常会有上百名学生齐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等京剧唱段。教育部拟定的京剧进校园曲目,各年级的学生都会字正腔圆、韵味十足地唱上一两段。
2012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京剧票友“送戏万里行”表彰大会上,李银花身着朝鲜族民族服装,用朝鲜语演唱了“苏三起解”选段,震撼京城……延边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汉族、满族等各民族的歌舞艺术与朝鲜族歌舞艺术既相互融合,又各具特色,其中,京剧艺术在延边得到了传承和弘扬。22年来,延边京剧协会坚持不懈地推广和普及传统国粹,在传承中创新,一大批优秀票友脱颖而出,京剧进校园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孙子兵法蕴心中,铁血柔情豪气雄,汉腔京韵独自秀,高朋满座颂雅风”。这是延边京剧协会会长孙铁汉66岁生日时,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久先生挥毫书写的一首七言藏头诗赠于他,对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近日,记者见到了这位年届七旬,德高望众的老艺术家,从他口中了解到了该协会22年来的发展历程。
自1994年,延边京剧协会经延边州文化局批准注册登记后,这个会聚京剧爱好者的民间社团组织就一直活跃在边疆大地上。2002年,孙铁汉在票友的选举下当选延边京剧协会会长直至今日。孙铁汉告诉记者,经过22年的发展,协会现有会员200余人,其中朝鲜族近10人。多年来,延边京剧协会积极参与社会各界的演出活动,不断地与京津及中原传统文化氛围浓厚地区票友进行交流和切磋,表演技艺得到了很大提高,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认可。“不断的演出和获奖,延边京剧协会已经让同行们刮目相看。”说到这,孙铁汉的眉眼间全是笑意。他告诉记者,大连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张玫女士观看完全场《秦香莲》后感叹,没想到在祖国的东北边陲,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京剧协会能把京剧事业发展得这么好!
“京剧艺术是中国的国粹,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孙铁汉说,2008年2月,教育部发出通知,在已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增加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初步确定了15首京剧经典唱段作为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并选择了北京、天津、黑龙江等10省(市)的20所学校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试点工作。听到这一消息后,孙铁汉决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京剧的种子。
在延边州委宣传部、州教育局、州文化局及延吉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多方协调、帮助下,2010年3月,位于延吉市东郊的春光小学作为“试点”正式启动“京剧进校园”活动,有“全国十大名票”之称的杨国贤与延边州京剧协会韩维森、郑介良等老艺术家常年到校授课,引导全校师生共同学京剧、唱京剧。吉林省京剧院还和春光小学合作共建少儿京剧特色校,并聘请省京剧院院长倪茂才为名誉校长,聘请孙铁汉为顾问。
如今,京剧不仅在延吉市春光小学满园芬芳,还在延吉市的梨花小学、朝阳小学生根发芽,在珲春、图们、安图、敦化等地也显现出勃勃生机。
孙铁汉向记者透露,延边州京剧协会自编的《长白京韵》和《祝寿》剧目融合进了朝鲜族人民的民俗风情与精神面貌,今年计划在保留这两个自编剧目及其他传统剧目的同时,再排练《红灯记》痛说家史一折等几个新的剧目。预计7月份,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相关负责人还将来延吉现场录制少儿京剧节目,届时,全州喜爱京剧的青少年将会聚到春光小学,展示少儿京剧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