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白毛女》首演70周年之际,由文化部组织复排的《白毛女》全国巡演活动将于12月11日来到长春。11日晚,歌剧《白毛女》将在东方大剧院再现红色艺术经典的魅力。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发扬优秀传统,弘扬经典作品,引导创作方向,培养艺术新人,文化部组织复排歌剧《白毛女》并制作了3D舞台艺术片。11月6日,歌剧《白毛女》全国巡演活动在延安启动。
《白毛女》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公开发表后,延安鲁艺在新秧歌运动中创作出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也是民族歌剧的里程碑。它把西方歌剧艺术与中国革命历史题材融合,采用中国北方民间音乐的曲调,吸收了戏曲音乐及其表现手法,在歌剧中国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此次复排的歌剧《白毛女》,剧本由《白毛女》原作者贺敬之亲自把关。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郭兰英、王昆和解放军艺术学院原政委乔佩娟担任艺术顾问。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彭丽媛教授担任艺术指导。为达到传承经典剧目、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白毛女》起用了新一代的青年演员。“喜儿”由总政歌舞团一级演员雷佳饰演,“大春”由总政歌舞团一级演员张英席饰演。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年演员高鹏饰演“杨白劳”,钱治国饰演“赵大叔”、武猛饰演“黄世仁”、常通饰演“穆仁智”。
集体智慧和心血的凝聚
——《白毛女》复排背后的故事
新文化讯(记者 殷维) 作为我国民族歌剧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歌剧《白毛女》自1945年首演以来,一直盛演不衰,白毛女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经过七十年的岁月沉淀,这部红色经典依然拥有穿越人心的艺术魅力。在新形势下复排歌剧《白毛女》关系到这部经典民族歌剧的传承,关系到中国歌剧事业和民族声乐的传承,还关系到党的文艺方针、文艺路线和文艺为谁服务的问题。为此,文化部组织复排歌剧《白毛女》并制作了3D舞台艺术片。
然而,珠玉在前,要复排经典并非易事。如何让《白毛女》既保持“原汁原味”,又具有时代气息,这是摆在主创人员和演职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他们破解难题的第一步是学习,向经典学习、向人民学习、向老一辈艺术家学习。《白毛女》剧组在领导小组组织下,认真学习原著、学习历史,深入了解《白毛女》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同时,还深入生活,向人民学习。今年正月十五前后,《白毛女》剧组30余位演职人员来到“白毛女”原型地———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北冶乡河坊村实地采风。他们分散住在老乡家,每日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打柴、放羊、包饺子、贴饼子、点卤水豆腐,都由老乡们手把手地教。演员们有的切菜伤了手,有的锄地磨出了水泡,很多人都是生平第一次体验到洗澡不便、上露天茅厕的情况。和老乡们一起生活的日子让他们对几十年前杨白劳和喜儿的困苦生活有了更切身的感受。体验生活之余,演员们还实地考察了白毛女洞、奶奶庙、黄家大院,参观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西柏坡纪念馆以及白毛女陈列馆,对人物形象塑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次歌剧《白毛女》复排,邀请了几代艺术家参与指导。令人动容的是,排演期间,年逾九旬的贺敬之亲自为剧本把关,数次到现场观看《白毛女》内部合成演出;乔佩娟更是逢演必到,不遗余力地支持和帮助排演工作;第二代“喜儿”代表郭兰英应邀专程从广州来到北京,辅导演员排练长达20余天;第三代“喜儿”代表彭丽媛百忙中多次抽出时间审看和指导剧目修改,并专门给主演上课,亲自为演员们排戏示范。还有历史上曾参演《白毛女》的张玮、孟于等老艺术家为排演工作积极建言献策,柳石明、王起飞、李继奎、郝伟彤、王静、王宝珍等老艺术家为青年演员进行了一对一的辅导。最让青年演员感动的是,为让他们真切地体会角色,85岁的郭兰英一遍一遍地做示范。喜儿哭爹一场,她撕心
裂肺的表演示范一次,就能让全体在场的人落泪一次。有一回,郭兰英表演向杨白劳“下跪”,第二天膝盖就肿得老高,又引发了脚趾感染。为了不影响排练,以后的每一天早上她都提前到医院让医生挤出脓液,然后忍着脚指尖钻心的疼痛,一瘸一拐到现场排练。她总是对大家说:“我要把我知道的都传下来,要不然对不起那些大师。孩子们,快来拿吧!”
老艺术家们对民族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深深感染了青年演员。演员们从刚开始的按时到场、变成提前候场热身;从下午的休整,变成自发进行练习提高;从有我的戏我在场,变成全体演员观摩学习排练。这一切,都为《白毛女》的成功复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尊重传统、尊重原作,保留原作的风格与精髓,虚心向郭兰英等老一辈艺术家学习的基础上,《白毛女》剧组按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要求,结合时代特征和演员特点进行艺术创新,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新版《白毛女》更加强调回归歌剧艺术本体,突出音乐性、歌唱性和旋律性。比如对“赵大叔讲红军”“穆仁智强抢喜儿”等几场戏进行再创作,把以前的对白和台词改成了唱段,增强了歌剧的感染力;“喜儿和大春在山洞相逢”一场,恢复了两人的二重唱,声情并茂,引人泪下。一年里,他们排除万难,潜心创作,导演张奇虹、侯克明天天与演员“泡”在一起,为演员细致深入地说戏,挖掘人物内心情感;音乐总监关峡带病坚持工作,加班加点,组织完成了作曲、改编和配器工作;每次演员做音乐作业,关峡、刘凤德和声乐指导王洪波都会到场,耐心帮助他们寻找人物的情感依据和音乐感觉;雷佳、张英席平时的演出任务十分繁重,但他们克服种种困难,确保了排演工作的顺利进行;高鹏、蒋宁在上下场时扭伤了腰和脚踝,仍坚持带伤排练……就是在这种紧张的状态下,《白毛女》先后进行了5次内部合成演出,剧本改了10余稿,舞美设计大大小小的改动多达几十次,最终完成了复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