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茂才 京剧高派老生,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白玉兰主角奖榜首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吉林省戏曲剧院院长兼吉林省戏曲剧院京剧团团长、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吉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吉林省政协委员,同时是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文化部优秀专家,吉林省高级专家。
倪茂才毕业于河北省艺术学校(今河北艺术职业学院)京剧科,是中国人民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艺术管理硕士,中国戏曲学院第四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研究生。
倪茂才师承李和曾、宋宝罗、徐宝忠、赵景勃、钱浩梁、续正泰、李甫春、耿其昌、李文才等,其经常上演的剧目有传统京剧《逍遥津》、《除三害》、《哭秦庭》、《孙安动本》、《四郎探母》等,新编历史剧《朱丹溪》、《画龙点睛》等,现代京剧《沙家浜》、《红灯记》等。
其主演的现代京剧《高高的炼塔》(饰演苏雷)获首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演出奖,该剧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孙安动本》获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金奖,并荣膺2011—2012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2014年,现代京剧《杨靖宇》参演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节。
2014年6月24日,《杨靖宇》剧组在吉林长春成立,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参与指导创排。为了呈现高品质演出,剧组放弃了节假日休息,在30多度的高温天气里仍坚持以饱满的热情克服发烧、脚踝扭伤等病痛,投入排练。倪茂才既要统筹全院工作,又要学习每一个武打动作,熟记唱腔、唱词,压力巨大。倪茂才表示要继承杨靖宇坚忍无畏的精神,把弘扬吉林京剧艺术的责任担当起来。全体演职人员坚守“一棵菜”的精神,仅用64天就完成了创排,以杨靖宇精神演出《杨靖宇》。
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文化厅主办,吉林省演出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2015年吉林省优秀戏曲剧目进京展演”,于12月2日拉开帷幕。12月12日、13日,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高派传人、第二十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倪茂才领军的吉林省戏曲剧院京剧团将在国家大剧院献上现代京剧《杨靖宇》。该剧曾作为中宣部、文化部共同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优秀剧目展演中的唯一一台京剧剧目在北京演出,也曾参加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节、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等重要活动。《杨靖宇》是本次展演的压轴大戏,更是应国家大剧院邀请,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进行的重要纪念演出。
此外,吉林省优秀戏曲剧目研讨会将于演出后举行,邀请在京戏曲专家,围绕吉林戏曲艺术创作以及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
屹立不倒,千年胡杨的“杨”
日军首领犬野在舞台一角既恶狠狠又无可奈何地自语:“杨靖宇呀杨靖宇,你是人还是神?你究竟在哪里?”杨靖宇在另一空间里昂扬地接声:“哼,我就在中国的大地上。”
靖宇遍满洲,卓然雄中国。
现代京剧《杨靖宇》浓墨重彩地颂扬“十年铁血百战身,精忠报国铸英魂”的东北抗日联军名将杨靖宇,以国粹京剧艺术塑造民族英雄。此前演出的无数掌声表明:人民爱戴英雄,民众景仰英雄。
吉林大地是全中国最早的抗日战场,东北人民是坚强的“不死鸟”。国难当头,杨靖宇勇敢地承担起时代重任,面对不可预知的艰难和不可避免的凶险,大将军凛然立起一杆大旗,以信仰和理想聚集漫山遍野的不竭力量,以生命与激情汲取野火烧不尽的春风地气。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阶层民众纷纷拿起武器,与骄横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决一死战,拉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变之日后半夜,长春南岭大营的自主抗争点燃东北人民抗日救国的烽火。在民族危难中,这位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受中共指派深入满洲点燃火种的大英雄杨靖宇,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魄力亲手创建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杨靖宇以自己和第一路军的威名和战力牵制了伪满洲国1/3的日军兵力。以此,吉林高擎抗战精神的大旗走向历史,走向未来。
大英雄是抗日民众的一分子,大将军更是坚忍士兵中的优秀一员。杨靖宇虽然是既强悍又热肠的大块儿头,但他有着文艺范儿十足的另一面。这是将军英雄身影此前被遮蔽的部分,在《杨靖宇》一剧中得以再现。杨靖宇不仅是卓越的军事指挥员,而且还动手写出一批激发斗志的抗战歌曲,脍炙人口,回荡在山野军途。莽林铺线谱,雪印弹音符,掰一截树枝就是指挥棒,杨靖宇另一层面上的抗战就在热血激战的缝隙间展开了。“乒乓的冲锋杀敌缴械声,那就是我们胜利的铁证。夺回失去的山河国土,结束牛马亡国奴的生活。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推翻‘满洲国’。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西征胜利歌》等都是出自杨靖宇之手的名作。柔是另一种强,韧是另一种刚,这才是舞台上光鲜又真实的大将军。所以,京剧《杨靖宇》选择以在长白山抗日游击营地里高唱《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拉开大戏的序幕,铺展开荡气回肠的故事。军歌嘹亮,军歌悠长,军歌把大将军从历史深处的深山老林中领出来,军歌也把景仰英雄的晚生引领到那历史深处的雪野演兵场、地窨子观察哨、将军殉难旧址。一部京剧《杨靖宇》让更多人得以以艺术的方式感念英雄。
永志不忘,四海宁靖的“靖”
舞台上,棒槌爷爷擦着烟袋嘴儿开心地说:“你也来一口?”杨靖宇说:“来一口!”再一场重见面,棒槌爷爷为抗联送粮躲避鬼子,在山上转了三天、冻了三夜,冻饿得奄奄一息。杨靖宇为老人装烟,老人美美地吸了一口便与世长辞。“一杆长长的烟袋,一团红红的火,一颗燃烧的太阳,掉进了烟袋锅。苦也不要说,甜也不要说,吧嗒一口旱烟袋,吐出一首歌!”这支全剧唯一一首非戏曲的歌唱,给观众留下深深的怀想。
惨烈炼奇观,山花红烂漫。
饥饿和寒冷是日寇的残忍帮凶,对杨靖宇则是惨烈的考验和锤炼。没有棉衣、没有粮食、没有兵员补充、没有休息时间,隐蔽生存、克服困难是抗联部队的第一要务。烟袋的符号、点烟锅的细节是星火之寓、燎原之势,象征的是中国人民内心的火焰,是民族的温暖、民心的炽热。拥有这样的民心相印、血脉不离,抗日将士无论断炊数日还是雪没腰身,担当还在肩头、责任仍在胸中,还是要打头阵、当先锋,还是要打鬼子、救中国。
《杨靖宇》全剧的关键词之一是“粮食”,写到了物质形态的粮食和精神形态的食粮以及有关粮食的争夺和人心意志的征服。东北抗日联军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靠的是正义的信仰这一精神动力、精神食粮,这正是《杨靖宇》的价值所在。剧中除了棒槌爷爷舍命送粮、石奶奶以身护粮,还有石柱子血溅山崖、关山红慷慨赴难、高粱花含笑就义、牛嫂中刀不倒——他们是养育人民抗击日寇的好“粮食”,是他们滋养、强壮了杨靖宇和子弟兵的腰身筋骨。他们永立不倒,正像黑土地上根扎得深、须脉紧连的金玉米、红高粱。杨靖宇守疆卫土、誓驱强敌的壮举让东北民众看到了胜利的希望,让他们坚定了抗日的信心,纷纷投身于抗日的洪流之中。
长白山是丰富的自然宝藏,更是贮藏了丰饶精神的文化宝库。就像太行山是抗击日本鬼子的天然屏障一样,长白山林海雪原是日本鬼子的葬身之地。在日寇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成立的时候,30万东北抗日义勇军连续被日寇围剿,纷纷瓦解,陷入困境。雪上加霜的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与日本政府签署了出卖中国东北、承认“满洲国”的《塘沽协定》,致使东北抗日救亡运动遭受严重冲击。然而,这还是扼杀不了东北的抗战。时势造英雄,杨靖宇等一大批英雄深入东北农村,在抗日低潮中担当大任,勾画出民族救亡夺目的亮色,支撑起持久抗战、全民抗战的大局面,将东北抗日战争推向新的高潮。杨靖宇23岁离开河南故土,人生在东北大地步入辉煌,在吉林山水间挺立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常青松柏。南满东满,林海莽原,不朽之魂,民族诗篇。
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作为东北反日救国会会长的杨靖宇便投身到民族解放的宏伟大潮之中。他后来又到吉林磐石地区,缔造新的抗日武装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而后成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一师、革命军第一军、联军第一军,与活动于东北地区的抗日联军第二军组成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仅据1938年统计,杨靖宇率领的第一路军参加战斗800余次,国人日益拥戴,日军日渐胆寒。日本关东军为了对付杨靖宇煞费苦心,在收买软骨头做帮凶之前,日军先是以重赏的方式诱降杨靖宇。如果其归顺投降,日军将赏给他与他体重相等的黄金。这在那个年代是一笔难以想象的财富。面对利诱,杨靖宇只有一声大笑:头可断、血可流,忠贞意志不可购!河山多少钱?民族多少钱?气节多少钱?民族解放多少钱?还我河山不讲价,艰苦卓绝更无价!无论现在还是过去,爱国主义都是中国最大的共识。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威名八面、势不可当,无愧为东北抗日第一大将军,无愧为一位坚定了中国抗日信念的人,一位影响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程的人。
杨靖宇的难能可贵在于他把抗日队伍和士兵、民众装在心里,挺身而出保护他们。一方面,不断有人被捕、告密,包围圈在缩小;一方面,杨靖宇更加清醒、决绝地为保存力量、掩护队伍而以小博大。日军围追大剿杀,将军处境大凶险。但杨靖宇对战友的爱、对人民的爱、对祖国的爱却与日俱增。杨靖宇像拓荒的牛一样,在最后的岁月里吃的是草根、树皮、棉絮,洒下的是英雄热血,留下的是感天动地的大英魂。杨靖宇的战斗是明知要牺牲仍勇往直前的悲壮之战,是中国人民永不屈服、前仆后继的尊严之战。
永恒无限,万方广宇的“宇”
两个表演区、一段跨空间对话,呈现了戏剧舞台的优势。犬野叫:“杨靖宇,你知道吗?你的一路军已全部被我消灭。”杨靖宇说:“犬野,你知道吗?我们大部队已经安全转移,将继续消灭你们!”犬野恶狠狠地自语道:“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杨靖宇。”
声色腔韵远,锣鼓板眼急。
师承李和曾等著名前辈艺术家的京剧高派传人、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吉林省政协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倪茂才,还是吉林省戏曲剧院院长兼京剧团团长。他有传统戏《孙安动本》、现代戏《高高的炼塔》等的艺术功力打底,扮演杨靖宇,嗓音高亢、唱做俱佳,塑造了一位智勇双全、大义凛然、有血有肉、真挚感人的抗日大英雄形象。从以往演出收获的喝彩中,已经看得出这是一出近年来难得的京剧现代戏佳作。“风如箭,夜如磐,层层密林重重山,杨靖宇只身诱敌整五天。驱强虏射天狼今生所愿,纵然我战死沙场也要身化雄关。”倪茂才浓墨重彩地唱出了杨靖宇心底的咏叹调。当年,梅兰芳为抗日蓄须明志不唱戏;今天,倪茂才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大唱特唱,其背后的精神如出一辙。
杨靖宇是东北乃至全国家喻户晓的功勋人物,我们需要以新的平台、新的视角,以更亲近的方式,更加冷静客观地将其呈现出来,向世界昭示这段历史的真实。文学艺术正该滋润根脉正气,而京剧是国粹,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戏曲能彰显中国精神,承担传统文化的赓续延展。把杨靖宇精神和故事移植成京剧艺术,对创作者来说是个考验,需要勇气。戏曲是角儿的艺术,这句话在高派传人倪茂才的演出中得到证实,他所扮演的杨靖宇富于苍劲之风、儒雅之气,对全剧起到了领航作用。重要的是,以原创大戏的形式、量身定做般的打造,无论亮相、身段、行腔,倪茂才综合展示出对传统艺术的传承,表演中透露出仪式美和古典美。以京剧艺术演绎大将军精神,用杨靖宇家喻户晓的威名促进京剧艺术的现代传播,相得益彰、珠联璧合地创造一场崇高、精妙的戏剧精神与抗日精神的文化对话。剧中的杨靖宇与犬野不同空间的对话、交锋,很有匠心,这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现代戏创作难,真人真事的现代戏创作就更难,京剧《杨靖宇》将英雄人物转化为经得住考验的舞台形象,感人、成功。这是历史的分量、真实的分量、戏剧的分量、艺术的分量。
中国梦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杨靖宇的精神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以精忠报国为标志的爱国主义精神。那时,在民族危难面前,放飞民族梦、卫国梦,血战卫国、抗日保家,挽臂同心、一致御敌;而今,在民族复兴的时刻,放飞中国梦、强国梦,立足本土、立足现实,富强人民、振兴中华。现代京剧《杨靖宇》这一项文化工程,坚持“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的原则,全省同向、上下一心,打造这出精品好剧,希望能够不断打磨,演遍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