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反馈/客服|登录 |注册 主管: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吉林省演出有限责任公司
  • 业务咨询电话:
  • 在线客服: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2796855775
文化动态
  • 北路梆子现代戏《云水松柏续范亭》创作研讨会发言摘要
  • 发布人:吉林演出网 发布时间:2015-11-18
  • 转自11月18日《中国文化报》

       10月21日,作为山西省优秀新创舞台剧进京展演剧目之一,由山西省忻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团演出的北路梆子现代戏《云水松柏续范亭》在北京上演。10月22日,“北路梆子现代戏《云水松柏续范亭》创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英魁主持会议,山西省忻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义青,忻州市文化局及忻州职业技术学院相关领导参加会议。30余名与会专家就该剧的编剧技巧、创作主旨、表导演艺术、舞台呈现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对该剧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身的艺术特色给予了高度评价。

        姚欣(文化部原艺术局副局长、巡视员,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顾问)

        由曲润海编剧、李学忠导演、杨仲义主演的北路梆子现代戏《云水松柏续范亭》,把民族英雄续范亭“剖腹死谏”的抗日情怀和践行我党统一战线政策的主要事迹搬上舞台,成功地塑造了续范亭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该剧在忻州、太原、北京不断演出、打磨,越来越精致,是一出北路梆子难得的优秀剧目。这出戏的成功,体现了山西文艺界相关领导和该剧组人员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的积极回应。

        徐晓钟(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国家大剧院戏剧艺术总监)

        该剧编剧曲润海写了一个在复杂尖锐的斗争之中为民族解放而奋斗,具有“云水襟怀”“松柏气节”的民族英雄——续范亭。不仅写了他在复杂斗争中的既顾全大局又坚持自己的原则和意志,也写了他深感“抗日已无奈”在中山陵剖腹自杀,体现了他的人性内涵的丰富性。在写作的“戏剧观”上也有新意。剧本的语言、唱词文学内蕴深,充满诗情。导演和演员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运用北路梆子的基本功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激情。把揭示人物心灵的“歌”与“舞”统一到北路梆子的传统中。

        康式昭(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

        我对该剧有三点感受:一是塑造了续范亭由民主革命斗士到共产主义战士的英雄形象,讴歌了他“云水襟怀”“松柏气节”的崇高境界。二是从历史的辩证的高度,奉献了新的阎锡山形象。既写他投身抗日,又写他遵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和八路军搞磨擦。集多重性于一身。三是创造了独特的滹沱老人形象。他是故事的推演者,也是人物的评介者。究其实,是为剧作家本人!

        杨胜生(中国文化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

        北路梆子《云水松柏续范亭》以满腔激情表现了民族英雄续范亭的传奇经历和豪迈情怀,看后非常感动。全剧充满诗意,语言本色、当行,具有素朴之美,虽是现代戏却具传统戏风范,不像某些现代戏给人话剧加唱的感觉。在艺术表现上,演员表演投入,富有激情;唱腔慷慨激昂,有北路梆子的剧种特色。导演在戏曲化上做了很多努力。滹沱老人的设置很别致,具有新意。建议对游行的群众场面及最后的合唱部分做些调整,使舞台调度更活泼、灵动一些。

        丛兆桓(北方昆曲剧院表导演艺术家)

        革命英雄续范亭生平可歌可泣,编剧曲润海诗词功底深厚,使该剧语言通俗易懂而有诗情画意。导演李学忠坚守传统又锐意求新,善于把各门类艺术人才的创造性调动起来,使舞台氛围震撼人心,匠心独具。几位主演成功塑造了人物形象,唱腔也具有浓厚的北路梆子传统味道。但在舞台演出上,音响过大,缺乏抑扬处理,影响欣赏。另外,续范亭自始至终披着一件丝绒斗篷,可改换软呢子面料,或用平绒,会更有利于舞台人物形象。

        邢大伦(中央戏剧学院教授)

        该剧清晰地揭示了抗战时期军阀、国民党、八路军等力量之间的复杂关系,编剧、导演和演员对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的把握比较到位,保证了整台戏的水准。在交待时代背景方面还可以再加强,除了运用唱词外,还可以运用视觉上的一些艺术手段来强化当时的历史背景,为续范亭的中山陵自杀等情节做一个强有力的铺垫。舞台美术方面则非常干净,很规矩,很大方。服装设计上比较准确地区分了各方面部队和各种人物的身份,由此可见创作者态度之严谨,考核之仔细。总之,这是一部值得研究、值得用艺术方法去创作、提高的好戏。

        陈迎宪(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秘书长、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原副巡视员)

        剧作充满了故乡人对于英雄的真诚崇敬和饱满的艺术激情,以大写意的豪放笔墨展现了续范亭的爱国情怀和为民族解放的牺牲精神,充满了时代的正能量。作为戏曲现代戏,剧作具有可贵的探索性。这突出体现在以主人公剖腹明志为起点的剧作结构上,也体现在半人半仙的滹沱老人的设置上。剧作将写实与写意有机融合,保持了北路梆子的剧种特点并贯穿着山西地域风情和民间音乐特色,同时有着浓厚的古典文学的词赋之美,为剧作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沧桑感和文学意蕴。

        薛若琳(中国剧协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戏曲学会执行顾问)

        这部戏的风格达到了四个结合:一是血性和柔情相结合;二是粗犷和细腻相结合;三是写实和浪漫相结合;四是时代风云和人物纠葛相结合,因此该戏主题思想非常厚重,人物性格非常鲜明。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京剧和地方戏创造了大量的抗战题材的作品。在这部戏里,续范亭从孙中山先生创建的同盟会会员到国民党元老,从国民党将军,到一步一步倾向共产党,最后到了延安,并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一历程揭示得非常清晰,在抗战题材剧目中独树一帜。它的视角、思想和风格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龚和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祝贺曲润海先生宝刀不老。全剧从复杂的政治关系中写了民族英雄续范亭的光辉事迹和革命精神。政治人物有出场人物阎锡山,有背景人物蒋介石、毛泽东和周恩来,从这些人物关系中,写出了续范亭从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者走向共产主义者的历程。另外,也写了续范亭与两个妻子以及女儿的关系。情节顺畅,语言朴实、生动,北路梆子特色浓郁。剧中出现的叙述者滹沱老人,代表了历史、人民和乡亲对续范亭的赞叹。此外,希望对续范亭的心理描写再深入些,续范亭要有儒将风度,要潇洒些。

        王安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关于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有种种议论,该剧以真实生动的艺术形象诠释了这段复杂的历史,通过续范亭这一典型人物的思想变化过程,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全民族共同抗战的中流砥柱作用。在舞台上表现真实的历史人物,难度很大。该剧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从编剧角度说,在于曲润海有长期的积累,他是范亭中学的学生,对续范亭有深入的研究,他是带着深厚的感情写这部戏的。

        秦华生(梅兰芳纪念馆馆长、研究员)

        该剧成功表现了续范亭将军的侠肝义胆,他具有古代士大夫兼济天下、杀身成仁的浩然之气,又具有柔肠的一面。从他在中山陵自杀,到抗战时期不计与阎锡山的个人恩怨,握手言和,共同抗日,反映出他的宽广胸怀。该剧选取了男主人公人生后十余年的闪光点,组合叙事,同时发挥戏曲的写意性特点,以空灵的舞台完成人物表演的转换,流畅自然。全剧唱腔激越高亢,动人心弦。续范亭奔赴延安乘船渡黄河一场,化用船夫曲,跌宕起伏,透露出雄浑悲壮之美。

        王馗(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该剧立足晋北风情文化,以慷慨激昂的剧种特点,展现这块土地上的英雄豪杰及其情怀气质,张扬了晋北老区的大风骨、大情怀,显示了地方文化主管部门和文艺创作者对于地方文化传统的高度呵护与激情张扬。剧作从“云水襟怀”的角度,全面诠释续范亭从国民党元老向共产党员的精神蜕变与人生选择,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呈现出一个极具典型性的人物形象,由此深刻地透露出中国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续范亭至今仍在晋北人民生活中有传奇性,反映出中国人对于民族独立、抗日战争的集体记忆。

        胡芝风(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该剧是真人真事的英雄篇章,其思想性、艺术性均为上乘。剧作者驾驭历史剧编剧要领,既忠于史实,又有所虚构,充满浪漫意象,体现了作者对家乡英雄的崇敬情结。扮演续范亭的杨仲义,有深厚的传统底子,表演有激情,唱腔尚可打磨,以达到刚柔相济。扮演续范亭夫人的苏瑞芳表演质朴大方。导演李学忠的二度创作,对舞台的意象化处理和虚拟时空的运用,有机地推进了剧情,恰当地营造了舞台气氛。部分唱词和表演尚可挖掘、丰富;“趟马”这段戏还可增加心理描绘。

        刘彦君(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常务副会长)

        这是一出充满创新性的好戏。这部戏演绎的尽管是历史,但舞台上充满了现代感。滹沱老人以及青年歌队的贯穿组合,强化了此戏的仪式感,恰到好处地渲染了今人对烈士的敬仰之情。剧本创作也打破了传统的“一人一事”窠臼,采用“一人多事”的结构,从而显示了不一般的信息量,强化了人们对这位将军的了解。作品开头更是别具一格地以将军上场自杀的场景,建构了惊世骇俗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给观众以震撼,从而产生了巨大的观赏吸引力。

        蔡体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名誉会长)

        观看《云水松柏续范亭》,令人震撼、激昂。续范亭是从渤海源头滹沱河畔、从五台山下雁门关前,风风火火、冲冲杀杀走出来的民族英雄。剧作者浓墨重彩,铿锵有力地大写了这位人物。可谓满台云水襟怀,张扬松柏精神,讴歌了这位民族英雄。该剧舞台人物的创造,直抒英雄主义的精神,作了大胆的突破,绽放出闪亮的艺术火花。

        贾志刚(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戏曲导演学会会长)

        新中国成立66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7年来,一批风格各异的戏曲导演得以涌现,该剧导演李学忠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导演风格粗犷大气、壮怀激烈,风格鲜明而独特。该剧无论是开场的“剖腹明志”还是结尾的“遗憾病逝”,都体现了这一风格,令人震撼。奔赴延安的“赶路”一场,戏曲基因纯正,化用传统程式恰到好处,单人舞与群舞可圈可点。需要改进的则是舞台布景的示意化处理以及个别场次的删除。

        刘文峰(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

        由戏剧家曲润海创作、山西省忻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团演出的《云水松柏续范亭》是一出振奋民族精神、洗涤观众灵魂的好戏。三晋自古出英豪,续范亭的英雄义举、崇高品德是和春秋时期的程婴救孤、北宋时期的杨家将表现的忠孝节义精神一脉相承的。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振兴戏曲艺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云水松柏续范亭》的创作上演,具有重要意义。

        万素(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

        续范亭将军的一生颇富传奇色彩。该剧铺叙了波澜壮阔的全民抗战大背景,由“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疯狂剿共,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主义,续范亭“窃恐民气摧残尽,愿将身躯易自由”,愤然于南京中山陵剖腹明志敦促蒋介石抗日。全剧着力讴歌他接受周恩来的建议,与阎锡山握手合作,践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云水襟怀”与“松柏气节”,艺术地再现了续范亭从一个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历史性转变历程。

        何玉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副秘书长)

        续范亭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奔向延安,终于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该剧成功塑造了续范亭从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光辉形象。剧作在很好地表现了续范亭是一个鲜活的历史人物的同时,又写出了他的侠骨与柔情。他与国民党特派员、与阎锡山等人的斗智斗勇,对妻子女儿的关爱备至,生动且感人。续范亭形象的塑造,充分说明现代戏同样可以很好地用戏曲艺术的形式达到塑造英雄人物的崇高审美境界。

        李文平(歌唱家)

        看了北路梆子《云水松柏续范亭》,感到很震撼。用两个词形容我的心情,很“亲”,很“好”。“亲”,是因为老家的人和戏来了,很亲!我祖籍是崞县(现山西省原平市),从小就听父亲讲续范亭的英雄事迹,他是我们家乡人的骄傲。“好”,是这台原创戏剧的综合艺术很好!有意义、有意思、有艺术。编剧曲润海先生,年近八旬笔耕不辍,令人敬佩。导演上有创新,演员表演精彩,演唱气沉丹田。观众被不知不觉带进戏里,这就是艺术的成功。

        柯凡(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戏曲学会秘书长)

        该剧是一部将戏曲的技艺性和文化性相结合的现代戏,在尊重戏曲表演传统、灵活运用戏曲程式的基础上,彰显了中华民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伟大牺牲精神,展示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道义担当,从而实现了戏曲对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传承。该剧在塑造人物、表现情感方面达到了情与理的统一,既表现了续范亭的浩然正气、铮铮铁骨,也刻画了他作为普通人的亲情和柔情。民歌的运用贴切、动人。此外,该剧在表现人物心理方面还有开拓的空间。

        孔培培(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该剧在音乐上充分发挥了北路梆子高亢、激昂的剧种特征。从续范亭到许玉侬、阎锡山、滹沱老人,几个关键角色的唱腔,都具有鲜明的人物性格特征。开场续范亭一大段的演唱和道白撑起了整个舞台,既显示了导演和作曲艺术处理手法的大胆,也为演员塑造人物、展示功力提供了空间。剧中多处运用山西民歌,发挥了烘托渲染的作用。

        (本版文字由柯凡整理)

        李学忠(国家京剧院一级导演,《云水松柏续范亭》导演)

        我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理念,以人物为线索,以续范亭将军的诗句为灵魂,力求再现续范亭云水襟怀、松柏气节的磊落人生,从而完成剧作从历史真实过渡到艺术真实的过程。我追求北路梆子的原生态,力求保护、发扬剧种特色,同时开掘地域民歌。排演现代戏既要播撒传统的种子,又要开出现代的花朵。排演戏曲必须坚守戏曲的本质特性,一定要用“四功五法”创造人物,既要守望传统,又要锐意出新。

        杨仲义(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续范亭扮演者)

        怀着对续将军的敬仰,怀着一颗感恩师长的心,在导演的启发引导下,我调动自己多年积累的唱念做舞表演经验和人生感悟,演绎了续范亭的心路历程,使自己获得了艺术的提升和心灵的启迪。我们的创作团队真正实现了“以范亭精神打造《云水松柏续范亭》”的承诺,紧紧抓住毛主席评价续范亭将军“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的主旨,有机而巧妙地组织戏剧行动。

        苏瑞芳(山西省戏曲“杏花奖”获得者,许玉侬扮演者)

        续范亭将军的夫人许玉侬是一个深明大义、通情达理、崇敬英雄、甘愿付出的知识女性。我学的是青衣行当,平时在古装戏中,一般都饰演温柔善良的中年妇女,跟许玉侬的人物性格比较贴近,所以饰演这个人物感觉还比较顺畅。我的重头戏是第五场,许玉侬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终于理解了续范亭和六姐的感情,忍痛把长子留给六姐。在这场感情戏里,我力求发挥贾派唱腔高扬清亮、跌宕婉转的特色,表现许玉侬的宽容大度和善解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