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国家京剧院汪珅作曲、高明作词的京歌《中国梦飞扬》由古引今、以古鉴今,表达了炎黄子孙一直在为梦想而不断努力的拼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奋与智慧,更抒发了人民承仰先贤、勇于开拓的斗志与决心。笔者听后甚是感动,也颇受鼓舞。
从音乐与唱腔的角度分析,京歌《中国梦飞扬》有三大特点。
第一,《中国梦飞扬》在传统作曲程式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包括唱腔节奏的调整和板式的变化,做到了“移步不换形”,这种创新理念值得推广和发扬。作为一名从事作曲多年的老同志,笔者认为,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去创新和发展,才是正确的创作理念。戏曲音乐创作一定不能为了创新而忘记了根本。因新而怪,因新而忘本绝不可取。更令笔者欣慰的是,整首作品章法得当,充满了浓浓的京剧味儿。
第二,音乐和唱腔与中国梦主题贴切。老生、青衣、花脸、老旦联唱的手法,勾勒出国家昨天的苦难、今天的使命和明天的希望,这样的创作手法是与时俱进的,而四个行当联唱的形式也拓宽了歌曲演唱的整体音区,加上音乐的烘托与渲染,使音乐部分与唱腔部分有机结合,更好地体现了“洪流激起千层浪,大梦无疆正飞扬”的宏伟气魄。
第三,旋律流畅,字正腔圆。京剧讲究四声归韵。以字引腔,依字行腔,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腔能传神、字能达意。这需要下大功夫去学习。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实践与总结,能够认真注意到这一点、做到这一点,真的难能可贵。
《中国梦飞扬》的唱腔与音乐实现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效果,诠释出中国梦的气质、气度与气魄,这与词作者所表达的内涵是一致的、吻合的。
笔者认为,京歌《中国梦飞扬》是一首较为成功的作品,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目前,在多元化的文化市场环境中,京剧艺术处境堪忧,京剧人才不断流失,京剧的创作人才更是极度缺乏,优秀者寥寥无几。这些坚守在戏曲事业的年轻人难能可贵。笔者希望,各级领导应给予这些年轻的创作者更多的空间、更多的机会、更多的鼓励,让他们去磨砺、去打拼,使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使京剧事业早日复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这是一名老同志对京剧事业的期望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