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北京市西城区第二文化馆内传出悠扬绵长的鼓曲声,首届“宣南杯”京津冀鼓曲大赛决赛正在这里举行。一个个身怀绝技的鼓曲选手带来了京韵大鼓、梅花大鼓、乐亭大鼓等丰富曲种,极具韵味的鼓曲让台下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首届京津冀鼓曲大赛是由北京市西城区文委支持、北京市西城区第二文化馆主办、北京集贤弘艺文化中心承办的一次大型鼓曲艺术比赛。7月6日至10日,本届大赛在海选的基础上,经过4场复赛,分为中老年组和青少年组,共选拔出20名选手入围决赛。这些选手分别来自京津冀的不同地区,参赛曲种包括梅花大鼓、京韵大鼓、天津时调、乐亭大鼓等9个曲种。
为提升决赛的评判水准,本届大赛邀请了国内鼓曲界的专家和表演艺术家担任评委,包括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梅花大鼓表演艺术家籍薇,中华曲艺学会名誉会长常祥霖,单弦表演艺术家赵玉明、张蕴华,曲艺音乐家韩宝利等。
最终,经过评委们的综合评比,本届大赛共产生了金奖3名、银奖6名、铜奖11名。虽然参赛的20名选手均为业余鼓曲爱好者,但他们的演唱技艺精湛,艺术水平很高。当李婉珠带来的天津时调《军民鱼水情》、苏帅文带来的西河大鼓《玲珑大鼓》、翟静婉带来的梅花大鼓《昭君出塞》等耳熟能详的曲调响起时,观众纷纷击节应声。
值得称道的是,本次大赛中还出现了极为少见的剧种“联珠快书”。作为北京八角鼓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珠快书曾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及东北等地,现如今却面临失传的困境。比赛中,青年演员刘禹表演了联珠快书《赵云截江》,他以明快的节奏、豪迈的腔调演唱起来干净利落,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听着不常见到的鼓曲曲种,台下的观众用一次次热烈的掌声、叫好声来说明对鼓曲的热爱。正在一边读书一边学习曲艺的刘禹表示:“‘宣南杯’的举办督促像我一样的选手不能懈怠,为参加比赛我们必须努力练习,同时这也促进了曲艺的传承。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鼓曲,将鼓曲艺术传承发展下去。”
在台下,记者看到观众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80后”观众小杨是一名鼓曲爱好者,他对记者说:“小时候跟着父辈到茶馆听鼓曲,从那时起,鼓曲独特的韵味就把我迷住了,从那时起我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它。我最喜欢的是京韵大鼓,听起来特别有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