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春城,百花竞艳。6月23日,省文化厅在长春市红旗街万达影院举行了吉剧电影《大唐女巡按》的盛大首映式,以吉剧振兴的新成果向即将到来的党的生日献礼。
吉剧电影《大唐女巡按》是由省戏曲剧院、南山国际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人民日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九州同映电影院线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省戏曲剧院吉剧团倾力演出的一部吉剧电影,是在实施“吉剧振兴工程”的大背景下拍摄完成的,也是“吉剧振兴工程”实施以来取得的又一新成果。
吉剧振兴发新枝
吉剧电影《大唐女巡按》根据家喻户晓的田汉名剧《谢瑶环》改编创新而成。虽是改编剧,但其一改传统戏剧中以谢瑶环的爱情为主线的剧情,集中笔墨呈现主人公清正廉洁、秉公执法、为国为民、不计个人生死荣辱的高贵品质,是一部具有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的历史廉政文化题材优秀作品。
参加首映式的吉剧理论专家、吉林省电影审查委员会专家纷纷表示,无论是在主题立意、剧本创作,还是在音乐编配、艺术表演等方面,该片都是吉剧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突破,为吉剧的创新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著名作家王怀宇在看完影片后表示:“这部影片基本做到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上的兼顾。题材好,故事好,又很好地观照了现实。可以说,吉剧电影《大唐女巡按》的成功首映,是吉剧振兴工程开展以来的一大亮点。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拿出来,观后让人为之振奋。建议在个别细节处理上再精心打磨、精益求精,以成精品。青年演员需要再加努力,提升自身功力,以使吉剧事业后继有人,再创辉煌。感谢编导演员们,正是由于他们不分日夜的艰辛劳动,广大观众才欣赏到了如此精美的吉剧艺术。”
吉剧中独特的“这一个”
吉剧电影《大唐女巡按》的创作团队可谓强强联合,华丽高端:著名剧作家韩志君、韩志晨担任编剧,著名作曲家张振国、赵黎东、杨柏森联合作曲,国家一级导演韩志君担纲执导。吉剧新秀刘悦、刘巧云主演,梁学华、杜鹃、董连海、张学军等优秀吉剧演员悉数加盟,年过六旬的吉剧表演艺术家霍福庆也在片中担任重要角色。
“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吉林人,浓浓的家乡情结让我们很想为家乡作点贡献。真心希望这部电影能够对吉剧的推广起到促进作用,发展具有吉林省特色的本土文化。”作为本片总制片人、编剧之一的韩志晨在首映式现场心情十分激动,他说:“一个省的文化如果缺乏自己的特点就无法成为文化大省和文化强省。我们不搞娱乐至上、急功近利的东西,而是踏实创作、用心制作,每一次都当精品去做。因为我们都知道大力发展和振兴吉剧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饰演谢瑶环的吉剧新秀刘悦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起许多影片拍摄中台前幕后的难忘经历。她笑言自己当时得了一种叫做“起床困难症”的“大病”:“每天都是4点起床,5点把妆化好,6点就得吃完饭到现场就位,因为要赶在太阳出来光线最佳的时候开始拍摄。可我们天天都是连开夜车加班加点拍啊,基本上都是前一天凌晨两三点才回去睡觉,第二天早上又得准时起床,真的好难啊。”刘悦笑着说,虽然拍摄工作很辛苦,但却在杀青时万分不舍,“这些经历都太难忘、太宝贵了,会让我珍藏一辈子”。
未能亲临现场的该片导演韩志君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他回忆了拍摄时的难忘经历,并与记者分享了创作心得。“吉剧是吉林省的地方剧种,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为进一步推进我省的文化艺术事业,重振吉剧雄风,在吉林省文化厅的积极倡导和鼎力支持下,吉林省戏曲剧院投入了人力、物力,与我们联手打造了新编历史剧《大唐女巡按》。这部作品的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在于剑指腐败。”说到这里,韩志君回忆起自己几年前拍摄的一部豫剧戏曲电影《大脚皇后》,该片通过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与马皇后之间的一段轶事,昭示了“虚言必诈,伪言祸国”和“君好我好,必有所谋;君恶我恶,必有所求”的道理,并指出:“此风若长,势必伪言日盛,是非颠倒。”韩志君说:“和《大脚皇后》这部电影一样,《大唐女巡按》中所体现的‘空谈误事,实干兴邦’时代精神是一致的。我们在创作之初,便确定这部《大唐女巡按》就是要像投枪和匕首一样,直指种种的社会痈疽,旗帜鲜明地抨击假恶丑,热情洋溢地弘扬真善美,努力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情绪,传递回荡在他们心底的呼声。”韩志君希望广大的观众在看过这部电影后,能够以史为镜、以人为镜,思考现实问题,并从中获得启迪。
谈到创作时的考量,韩志君表示,影片的主人公谢瑶环是中国老百姓心中的理想人物——一个刚直不阿的“女清官”形象。“我们在剧本创作中坚决地摒弃了以往此题材中的爱情描写,集中笔墨写谢瑶环的平民情怀和她对贪腐的憎恨,以及所进行的毫不妥协的抗争。因为这是她行为动作的主线和精神世界中最重要的东西。更多地写她的威武不屈、视死如归,这是她的精神品质和人格力量。”韩志君还介绍说,在对其他人物的塑造上,也走了与传统戏曲不一样的道路,不管戏多戏少,不管分量轻重,都努力让他们鲜活、生动,让他们成为“这一个”,使人物性格更为丰满,更有文化意味。
成绩斐然前景光明
上世纪80年代,吉剧随着代表剧目《桃李梅》、《包公赔情》、《燕青卖线》登上舞台、拍成电影戏曲片、在国内外发行而为广大观众所熟知和喜爱。时隔多年后,我省又启动拍摄了吉剧电影《大唐女巡按》,并筹备角逐金鸡奖、百花奖戏曲片奖,推动影片进入全国院线,力争为吉剧的传播推广发挥重要作用,为吉剧的振兴发展增光添彩。
近年来,我省在吉剧振兴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吉剧《站醒台》荣获第13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成功举办“吉林省2014年吉剧优秀剧目汇演”;在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设立了每年总额1000余万元的吉剧振兴引导资金;省戏曲剧院吉剧团、松原市满族新城戏传承保护中心入选“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全国39家);中国戏曲学院在省戏曲剧院设立教学实践基地;与中国戏曲学院联合开设吉剧专业本科班,首批11名学员已入校学习,与吉林艺术学院联合办学设立戏曲学院,形成了良好的吉剧人才培养梯次;吉剧《桃李梅》、《站醒台》、《焦裕禄》和满族新城戏《洪皓》展演、巡演圆满成功;吉剧《桃李梅》获文化部优秀保留剧目大奖;吉剧《贵妃还乡》在第12届中国戏剧节获剧目奖并入选全国优秀保留剧目。
首映式上,省文化厅厅长马少红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使文艺事业迎来了又一个繁荣发展的春天。中宣部、文化部正全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艺术——地方戏曲的传承、保护、发展。省委、省政府大力倡导、积极推进“吉剧振兴工程”。在全省财政资金相对紧张的情况下,省里还设立了每年1000万元的吉剧振兴引导资金,鼓励广大吉剧工作者胸怀大局、勇挑重担,加速推进吉剧振兴。马少红表示:“吉剧振兴,成绩斐然;振兴吉剧,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