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贵州省威宁县板底乡板底小学的学生在表演彝族“铃铛舞”。
彝族“铃铛舞”是源于彝族祭祀文化的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舞蹈,主要流传于乌蒙山区的彝族同胞聚居区。起舞时舞者以腰部为轴心,腰腹前后左右来回旋动,双手左右上下转动摇铃并挥舞彩带,时而抬首后仰,时而方步前倾,时而下蹲,一走一停,缓急有序。
彝族“铃铛舞”不仅是彝族民间的舞蹈,更是展现彝族同胞民间习俗及歌舞艺术的历史画卷。目前,在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彝族“铃铛舞”已走入当地的中小学校,被列入部分校园的“大课间操”进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