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北京现代舞团建团20周年,由高艳津子导演的新版大型舞剧《二十四节气·花间十二声》,近日在北京天桥剧院演出。该剧以花观世,试图用花的视角讲述时间的故事,来唤醒现代人遗落的记忆,以身体的语言把每一节气里生命的本然状态幻化于舞台之上。
全剧分为六大段落:《序·太阳》、《春篇》、《夏篇》、《秋篇》、《冬篇》、《结束》。由春分开始,经历谷雨、小满、白露、大雪、大寒的节气更迭后,再由立春结束,喻示着生命轮回的周而复始和生命希望的重生。此剧虽为现代舞剧,却并无传统现代舞剧般晦涩难懂,每一篇章的主题都会以多媒体视频的形式呈现,告诉人们即将进入的节气,而在每一篇章的结尾处,一袭白纱的仙子会在众精灵的簇拥下,从舞台一侧经过,用手中的一株花叶点醒下一个季节,从而把剧情引入下一个段落,使得章节之间的过渡十分流畅自然。
此剧虽为“二十四节气”,却并非是每一季节的图解,灯光、音效、视频与舞蹈相互交融,使得每一个场景都仿若一幅画,每一个舞者都仿佛是自然之中的精灵。他们随着节气的更迭变换着身姿,时而是花神,时而是鸟鱼,时而是绿林,时而是仙子……舞者身挂绿带丝裙,半裸式的服装,散发出原始的气息,追溯起人类对于自由与解放的天性认同。
在《春篇》第一声“春分·踏青”中,5位花仙子相伴走来,她们跳着欢快的步子,时而嬉戏打闹,时而低首耳语,让人们从这些若断似续的发音和笑声中,感受到泥土松动、万物复苏的声响。
该剧善于用道具来“言说”,将不同节气带给人的心理感受外化为舞台意象。如在《春篇》第二声“谷雨·席间”中,9位舞者手持折扇,扇子的闭合扇动象征着谷雨来临前的风,而当所有舞者全都聚拢一起以扇遮头时,则暗示大雨即将来临。在《秋篇》第六声“秋分·乐桥”中,黄光打在每一个舞者展开的扇叶上,会让人自然联想到秋天银杏于空中飘落的模样。而在《冬篇》第九声“小雪·游夜”中,两面巨大的红色折扇合二为一,象征着冬夜一团炉火,为茫茫雪地里找不到回家的路的人们带去一丝温暖。可见,虽同是折扇,导演却独具匠心,发挥想象,让它在不同的情境中显示出不同的意象,形式之外,别有意味。
剧中不时出现的一把巨型红伞,更是让人印象深刻。伞不停自转着,同时舞者推着伞柄一圈一圈迈步旋转,这一意象象征着昼夜的轮转、四季的变换,也象征着生长在大地之上的人们周而复始的辛勤劳作,随着季节的交替,经历自身生命的春、夏、秋、冬,形象地交代出“时间”这一贯穿线索。
尾声处,大寒至,意却为“相守”。两位质朴的老人在冬日里跳起了秧歌,虽然他们生命的四季已走至“大寒”,却丝毫未有“老之将至”之感,这种蕴藏在人类灵魂里的乐观精神和迸发出的生命力感,与追求自由的摇滚精神不谋而合,在崔健《迷失的季节》的张扬、奔放、充满力感的旋律中,万物再次复苏,花神、精灵们跟随音乐一起摇摆,舞台霎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舞台之上,是自然,亦是人间!
《二十四节气·花间十二声》,以舞剧的样态传递出自然的时序变化,以身体的舞蹈来告诉人们古已有之的自然时序,如同它的英文标题“Blooming Of Time”所喻示的那样,这是一个关于时间与花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