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在辽源市各个广场上经常能看到歌声阵阵、舞步飞旋的景像,许多农村文化大院里,农民欢快地扭秧歌、跳广场舞,分享电影带来的喜悦,细细品味城市交响乐团送上的艺术大餐。
文化惠民是为了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14年以来,辽源市共组织市、县剧团送戏下乡140场,送电影下乡6216场,协调组织广场文艺演出20余场、电影放映80余场。市群众艺术馆组织开展了声乐、美术、书法、戏曲等免费文艺培训45期。市矿工墓陈列馆、市图书馆、市博物馆、二战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累计免费接待群众20万人次。
数字的背后,流淌着辽源市文化工作者的辛勤汗水,蕴含着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热切期盼。
建设覆盖城乡、惠及百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乡(镇)、社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把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为有效发挥已建成的30家乡(镇)综合文化站、514家农村文化大院、32家社区文化活动室和518家农家书屋的作用,2014年以来,辽源市委宣传部、市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市文广新局相关领导多次深入社区、农村,面对面听取城乡群众意见,帮助解决基层文化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为文化活动场所和民间文艺团体配备音响62个、文化衫6000件、舞蹈秧歌服1000套、摄像机27台、照相机13台、音乐器材100余套、健身器材50套,更新农家书屋图书5万余册,市、县(区)累计投入资金近千万元。
2014年,辽源成功举办了“市群艺民族乐团成立暨庆五一音乐会”、“首届辽源市市民文化节”暨第四届“东辽河文化艺术节”文艺演出、龙首山魁星庙会文艺演出等活动。在“吉林省首届市民文化节暨第七届‘长白之声’合唱节”上,辽源荣获金奖和优秀组织奖。大型吉剧《情满东辽河》于2014年9月28日向全市党政机关公开首演,并于10月12日赴长春参加全省吉剧汇演,得到省文化厅领导以及相关专家的充分肯定。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的同时,群众健身活动也进一步得到发展,辽源已举办四届全民健走日活动,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体健身活动品牌。第十七届省运会于2014年9月初在辽源成功举办。
2014年,辽源市文广新局积极谋划协调,申报争取10项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拟争取资金总额3000余万元。其中,已经争取到位包括矿工墓展馆改造提升、群众艺术馆改造、图书馆改造和群众艺术馆新建国家补助等4项文化发展资金,累计2930万元。同创动漫文化产业园的“动漫游戏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市场培育项目”、沙氏木雕项目、东霖一鸣草编项目、扎兰芬围项目等还将争取省级文化产业引导扶持资金近500万元。
沐浴着文化惠民的春风,今年,辽源文化工作将继续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文化惠民项目,不断丰富和满足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