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反馈/客服|登录 |注册 主管: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吉林省演出有限责任公司
  • 业务咨询电话:
  • 在线客服: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2796855775
文化动态
  • 久违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上)
  • 发布人:jia 发布时间:2020-4-3
  • 阳春三月,柳绿花红,生机勃勃。各地一度因新冠肺炎疫情按下“暂停键”的文化场馆近日陆续重启,公众也来到文化场馆乐享文化、重拾欢愉。久违的相见,是如此特别——


     复工单位:上海市群艺馆  开放日期:3月13日 


    “我们一起站在门口,等候观众入馆”

    讲述人:吴榕美(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


    3月13日,我早早地就到馆了。这是我们馆年后恢复开放的第一天。前一晚我都有点睡不着。

    到了馆里,我和同事们把之前开会商量好的开馆应对措施做了检查,开窗通风、消毒,摆放好测温仪、消毒液、免洗洗手液……每个细微处都不能漏掉。

    忙活了一通,我一看表,已经快10点了,开馆时间就要到了。戴好口罩、手套,做好防护,我们一起站在门口,等候观众入馆。第一天预约的市民只有一人,但是我心里依然觉得有压力。

    “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境外输入病例还有不少,咱们一定要提高警惕。进馆时无症状但之后发病的情况,要考虑进去。”我一遍遍和同事强调着,也在提醒自己。我们谁都不希望由于防疫措施不到位,造成再次闭馆、人员隔离的情形出现。

    这次闭馆让我感触很多。我在上海市群艺馆工作了几十年,这里的“一草一木”早已熟稔于心。365天不闭馆是我们的坚持,往年就连大年三十、正月初一,我们都会迎接市民前来参观、体验。以往春节期间是馆里举办各种展览和活动、免费电影集中放映的时间段,很受大家欢迎。真是没想到,首次闭馆是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这次疫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我们看到,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医护人员驰援武汉,也看到为了抗击疫情,14亿中国人舍弃了正常的生活。希望我们馆绿树成荫的庭院和内容丰富的展览,能让居家已久的市民舒缓心情。


    “有种拥抱蓝天的冲动”

    讲述人:程峰(上海市民)

    3月12日,上海很暖和,春光明媚。公园开门了,商铺也在开张,也不知道我心心念念的展览能不能去看了。这天,当我打开相关微信公众号,发现置顶的是《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恢复开放公告》。终于要开馆了!

    两个月前,我就想去市群艺馆里看看,没想到因为一场疫情耽搁到了今天。看到公告,我欢喜得像个孩子,迅速在手机上预约。

    “我周五要上班,最早只能是周六(3月14日)了。”我心里想着。预约流程很简单。很快,我预约到了开馆第二天上午10点的票。

    周六一大早我就醒了,心情有点迫切。口罩、眼镜、手套——必备的装备带齐,我就急匆匆出门了。以前人流如织的地铁站台和车厢非常空,一股消毒水的味道扑鼻而来。我小心翼翼地坐在车厢的一个角落。大家都自觉地保持一定距离,分别守着一排座位的头尾。45分钟后,我走出地铁站,暖暖的微风拂过我的脸颊,格外舒服。

    走到上海市群艺馆门口,工作人员亲切地和我打招呼,然后是消毒、测体温、实名登记、出示随申码。疫情期间,上海实行绿色、黄色、红色三色码动态管理。绿色码表示未见异常或已经解除医学管理措施的人员,可以出入公众场合。

    瞅瞅周围,我发现我是第一个到馆的,而且是唯一单独前来的观众。内心有点窃喜,虽然以前我就是市群艺馆的常客,但从来没享受过如此安静的时刻。

    和我一同进馆的有3个人。进馆后,我就直奔“启程回家团圆年——第十四届海上年俗风情展”。展览设置在群艺馆一层,展柜里摆着各种记录上海人回家过年乘坐的交通工具、生活场景变迁的物件,还实景还原了一些过年的生活场景。

    一个摆放着一排排自行车标的展柜,吸引我停下了脚步。记得小时候,有个邻居叔叔,每天上下班都骑着一辆进口自行车,牌子我已经记不清了。当时,这样的自行车一上街,那叫一个拉风。有时为了瞅一眼那辆自行车,我还会跑到弄堂口蹲守。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展览的切入点,很新颖。年俗风情的一部分是通过一位出租车司机的视角展示春运景象。这是一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有着摄影爱好,拍摄了很多作品。通过他的摄影作品,参观者能直观地看到上海交通工具的变迁,读出上海几十年飞速发展的潜台词。

    到了中午休息时间,我才走出展馆。真想多呆一会啊!回头看看在阳光中开门迎客的市群艺馆,突然感觉很魔幻。想想近两个月宅家的日子,又看看自己现在身在场馆,时空的变换让我有种张开胳膊拥抱蓝天的冲动。这种感觉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