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反馈/客服|登录 |注册 主管: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吉林省演出有限责任公司
  • 业务咨询电话:
  • 在线客服: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2796855775
文化动态
  • 国家艺术院团“一带一路”题材创作
  • 发布人:吉林演出网 发布时间:2017-5-16
  •     从倡议到实践,4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对于国家艺术院团的艺术家而言,丝路上的声声驼铃、碧海中的帆樯舟楫,早已成为他们取之不尽的灵感来源。国家艺术院团以“一带一路”为题材,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态度,陆续打造、推出了多部叫得响、传得开,有筋骨、有温度的精品力作。还有一批创作计划,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中国歌剧舞剧院:

        立体展现“和”文化的立意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不同于王安石《明妃曲二首》中凄凄切切的昭君,民族舞剧《昭君出塞》中的美人,不仅有着“落雁”的美貌,更有着果敢和大义。2016年6月,在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下,由中国歌剧舞剧院与内蒙古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联袂打造的民族舞剧《昭君出塞》在京首演,得到了业内专家和普通观众的肯定。

        民族舞剧《昭君出塞》讲述了汉皇“宁边思倾国”,昭君“请缨赴塞上”,终老塞上,完成和亲宁边使命、促成民族和睦的一段佳话。从战争到和平的演变发展中该剧刻画了昭君在面临无奈与苦楚、各种抉择之间的种种心路,体现了女性在面对“和亲”这一政治行为时的大义与勇气,表现出华夏民族的大爱情怀和家园情怀。

        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陶诚认为,《昭君出塞》不同于文人雅士吟诵的昭君怨,也不同于以往“雕塑式”的昭君形象,而是完整展示了昭君出塞的心路历程,力求让昭君“活”在舞台上。

        《昭君出塞》之后,由中国歌剧舞剧院与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联手打造的另一部民族舞剧《驼道》也在创作中。该剧将艺术地再现民间商贸往来中留下的一段段讲诚守信、通情达义的佳话和“驼道茶情”。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

        集团发展与国家战略同步

        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堪称一场“万国风情展”的《丝路霓裳》在舞蹈类节目中脱颖而出,惊艳了电视机前的所有观众。

        《丝路霓裳》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以“一带一路”为主题原创的精品歌舞节目。作品跨越时空、承接古今、连接中外,浓缩敦煌、楼兰、龟兹、埃及、印度等丝绸之路沿途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音乐舞蹈艺术精髓,采用意象化的手法重现丝绸之路上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的盛况。

        除了创作主题艺术作品,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在发展战略上也紧扣“一带一路”建设。今年,由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中演院线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东方艺术周”分两个阶段在国内丝绸之路重要城市依次上演。3月7日至31日,首轮演出在广州、珠海等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进行;5月至7月,“东方艺术周”将抵达兰州等陆上丝绸之路重镇,为当地观众带去精彩演出。

        “东方艺术周”期间,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与广东海洋大学就共建中歌艺术学院、共谋发展规划达成了共识,为下一步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础;与厦门文广传媒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以艺术培训为切入点,在艺术生产、演出、培训等领域进行业务交流和深入合作。

        中国交响乐团:

        好作品始终来源于生活

        在“一带一路”题材创作过程中,中国交响乐团始终坚定地将脚步迈向生活。2016年11月,2017年3月24日至27日、5月4日至5日,中国交响乐团艺术家屡赴福建,为海上丝绸之路主题交响作品创作积累素材。

        中国交响乐团团长关峡介绍,中国交响乐团海上丝绸之路主题交响作品将把南音融入交响乐。关峡说:“在福建,南音艺人始终在坚守这门古老的艺术,国交也会通过创造性转化,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基因通过新作品、新形式传承下去。”

        此外,国交还委约印度指挥家、作曲家维杰·乌帕德亚雅创作“一带一路”题材作品——交响合唱《长安门》。维杰·乌帕德亚雅自2009年1月起担任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常任客席指挥并系统训练合唱团。此次《长安门》的创作,维杰·乌帕德亚雅力求将西方交响乐、合唱技巧及中国传统音乐、文学及哲学结合在一起。

        “这部作品是一次尝试,无论是独唱,还是合唱,都将以中国传统的唱法演唱。这种唱法中,音乐旋律跟中国语言的音调起伏一致。几千年来,这一直是中国的传统歌唱方式,但在近几十年,这种传统的唱法往往被忽略。”维杰·乌帕德亚雅说,交响合唱《长安门》分成4个乐章,时长近75分钟,将有南音独唱演员、中国打击乐艺术家、古筝演奏家等配合演出。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

        与沿线艺术家紧密合作

        “孙悟空,孙悟空,手拿金箍棒,脚踩跟斗云,七十二变,火眼金睛,纵身一跳十万八千里。”为了让更多国家的孩子了解这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罗马尼亚的艺术家共同创作的人偶剧《西游记》于1月30日在北京首演。

    对于《西游记》的故事,中罗两国主创进行了精心裁剪和凝练。悟空出世、大闹天宫、被压五指山、唐僧收徒等情节都被保留。剧目结尾颇具哲学意味,当一行人打开经书后,一面镜子照出了更好的自己。复合偶(多人操控)、杖头偶、布袋偶、面具偶……人偶剧《西游记》可谓是“木偶大观”。40余个木偶根据人物性格、场景表达等需要在舞台上更替变幻。其中,许多偶的造型为国内首创,同时融入西方木偶的操作技术。

    罗马尼亚导演卡林·摩卡奴和中方导演、中国儿艺优秀青年导演毛尔南将互动巧妙地融入到演出中。同时,为了将这部中国经典文学名著传播到更多国家,该剧特意减少语言的使用,用肢体语言叙述剧情发展、塑造人物性格、传达人物情感。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尹晓东说:“这是一部由中罗两国艺术家共同创作的剧目。采取国际合作的创作方式,是希望达到优势互补的叠加效应,让这部戏站在更高的平台上,使儿童剧在艺术形式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这部戏能成为一部体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又具有国际表达的精品力作。”

    中央芭蕾舞团:

    芭蕾舞剧《敦煌》讴歌时代精神

    敦煌是集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宝库,是中国古代历史真实而形象的反映和纪录,是丝绸之路上的奇迹。今年,中央芭蕾舞团将创排原创芭蕾舞剧《敦煌》。据介绍,该剧摒弃了以壁画故事、历史故事展现敦煌艺术的传统做法,转而从人性出发,以反映现实、讴歌时代精神为主题,采用具有现代性、国际性的视角,以芭蕾语汇和丰富的中国舞、民族民间舞结合的方式,通过几位“敦煌保护者”、画家、音乐家受到敦煌感召,保护和传承敦煌艺术的感人故事,展现千年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世世代代的“敦煌人”对艺术之美的追求、对于生命真义的探寻,引发观众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

    该剧主创之一、编导费波从莫高窟敦煌研究所第一批保护者中浓缩提炼出了典型人物形象,并结合芭蕾舞剧的特点对人物进行艺术想象,以受敦煌召唤而来创作采风的女音乐家与敦煌保护者男画家等人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为主线,展现敦煌文化保护者艰苦的奋斗经历和崇高的精神境界;通过芭蕾舞剧的艺术形式,将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紧密结合,在舞台上尽可能丰富、准确地呈现敦煌的艺术之美、人性之美。

    接下来,主创团队将进一步把在敦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汲取的丰厚养分提炼升华,力争将这部紧扣“一带一路”的大型原创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打造成一部艺术价值与社会效益兼具的时代精品。

    中央民族乐团:

    三部原创作品为“一带一路”而作

    今年,中央民族乐团将以“一带一路”为题材创作3部原创作品。其中,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为2017年文化部、财政部重点新创剧目。该剧由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出品、总策划,驻团作曲家姜莹作曲、编剧和总导演,著名导演冯小宁担任艺术顾问,学者钱文忠担任佛学顾问。

    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以玄奘在丝绸之路上西行取经的历史故事为题材,以民族管弦乐队为表演主体,是我国第一部突破常规演出模式、把剧情引入音乐会的大型民族器乐剧。该剧突出音乐的抽象叙事功能,在音乐创作和表现手法上构思巧妙,运用多媒体视角和舞美技术建构虚实空间,彰显出一代宗师舍身求法、执着信念、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

    民族音乐会《丝绸之路》也是今年中央民族乐团创排的重点剧目。音乐会以丝绸之路沿线的民族民间音乐为纽带,采取独奏、重奏、民族管弦乐等形式,展示现代民族乐器的由来和古丝绸之路音乐文化。曲目包括民族管弦乐《敦煌佛韵》、民族器乐重奏《敦煌新语》、琵琶协奏曲《天地歌》等。

    第三部作品民族音乐会《伊犁之歌》是集中展现中国新疆伊犁地区民族音乐的音乐会。据席强介绍,音乐会运用民族管弦乐、弦乐组合、弹拨乐组合、重奏、独奏、民歌演唱等形式组成多样化的演出内容。音乐会由中央民族乐团和新疆伊犁自治州歌舞团联合演出,将于8月起在伊宁大剧院、特克斯等地巡演。(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