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反馈/客服|登录 |注册 主管: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吉林省演出有限责任公司
  • 业务咨询电话:
  • 在线客服: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2796855775
文化动态
  • 只要锣鼓声一响
  • 发布人:吉林演出网 发布时间:2015-6-19
  • 转自6月19日《中国文化报》

        6月7日晚,山西省吕梁市兴县乔家沟村一派热闹欢快的景象,吕梁市青年晋剧院移植剧目《廉吏于成龙》在这里上演。正是运用了该院演员梁桂星等经过多年探索研创的“戏曲音乐数字化伴奏切割法”,解决了大型剧目下乡难的技术瓶颈,这样一台获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的大戏,得以在农民群众家门口原汁原味地演出。

        凡是看过梁桂星戏的人,无论男女老少,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喜欢上她。很多人说,梁桂星的戏是从心底唱出的温情与感动,有着实实在在、表里如一心系观众的深厚情感。

        梁桂星出生于山西吕梁山区一个贫困家庭,受父辈的影响,从小热爱戏曲,15岁考入吕梁地区艺术学校,主攻旦角,兼及青衣,毕业后进入吕梁市晋剧院,一干就是几十年。“梁桂星的演唱悠扬婉转,清爽柔美,既有青衣腔的舒展大方、沉稳持重,又有小旦腔的轻盈活泼,极具美感和感染力。”戏剧专家曲润海说。

        “梅花香自苦寒来。”梁桂星的丈夫王承评告诉记者,“为了练好水袖功,梁桂星胳膊肿得握不住筷子;为了练好梢子功,她多次口吐酸水倒在排练场……”

        “我一直相信演员是被选择的,有的演员有天赋,对此我很羡慕,但不会抱非分之想,勤奋才是我的出路。”梁桂星说。

        山西兴县李家湾、汾阳贾家庄、孝义樊家庄、河曲樊家沟、岚县侯家岩、五台柏兰村,陕西榆林、安康,内蒙古包头、丰镇……走乡村,住窝铺;进山区,访农家,梁桂星的演出足迹遍及晋、陕、蒙三省区100多个县市(村庄)。据不完全统计,吕梁市青年晋剧院每年270多天坚持下乡演出,年演出场次300余场,梁桂星从不缺席。

        “很多时候,不是我先打动他们,而是他们先感动了我。”梁桂星说,下乡演出,为听她唱戏,有些爱抽烟的农民从不在她面前抽,怕“熏坏”她的好嗓子;得知演出时她生病,老乡变着花样给她做好吃的;很多群众经常赶很远的路来看戏。

        有一年在山西省五寨县演出,梁桂星肚子疼痛难忍。下午场演完,她就输上了液。医生开的两瓶药,第一瓶还没输完,晚场要开戏了,听说不少观众是从很远的乡下赶来的,梁桂星拔出针头,又上场了。第二天赶到下一个台口,她又接着唱,这样一拖半个月,耽误了治疗,急性肠炎转成了慢性阑尾炎。

        “面对农民群众对文化、对戏曲艺术的渴望,再苦再累也值得。只要锣鼓声一响,满身疲惫就会一扫而光。”梁桂星说。2007年元旦期间,梁桂星得知方山县农村女童刘雨雨身患白血病,为帮助解决治疗费用问题,她立马决定在吕梁城区领衔义演两场,收入全部捐献患儿。

        “一颗学艺心,一身练功服,一个笔记本。”这是梁桂星给同事们留下的最深印象。梁桂星把晋剧《芦花》中闵德仁教子的“勤有功、戏无益”作为座右铭,她以剧院为家,全身心扑在心爱的戏剧事业上:吕梁市青年晋剧院组建初期资金紧张,为了购置设备、解决演员工资,她捐款捐物;常年下乡演出,疏于对家人的照顾;长期奔波劳累让她患上了重疾,手术后她又很快站在舞台上……

        梁桂星不赞同“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她手把手地向年轻人传授自己的舞台经验,不遗余力地把所学教给年轻人。在她的提议下,吕梁市青年晋剧院积极开展“以老带新”,资深演员“一带一”培养年轻人;实行“以演代培”,把排练演出当做培养人才的过程;进行“以会代训”,利用总结会、讲评会、研讨会和剧组剧情、角色专题分析会有针对性地培训,一批中青年演员迅速成长起来,很多人成了台柱子,剧院形成以青年演员为主、行当齐全、角色整齐的演出阵容。

        “舞台上,没有作品不行。”梁桂星把剧目创作放在突出位置,下大力气抓,几年来,吕梁市青年晋剧院创排了《红兜肚》、《杏花酒翁》、《甄如玉》3部大戏,移植了《青春跑道》、《廉吏于成龙》两部精品剧目,改编排演了《打金枝》、《三娘教子》等几十出优秀传统戏,初步形成了新创剧目打局面、移植剧目闯市场、传统剧目练队伍的可喜局面。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2004年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2008年山西省十大杰出女职工,2013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在梁桂星心里,戏曲是她诠释生命意义的唯一方式,舞台是她与观众心灵交流的最佳载体。“演员的成就是人民给的,但演员的生命却存活于观众之中。有了观众如鱼得水,失去观众树断根亡。”梁桂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