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反馈/客服|登录 |注册 主管: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吉林省演出有限责任公司
  • 业务咨询电话:
  • 在线客服: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2796855775
文化动态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杂技团: 兵团精神在他们身上闪光
  • 发布人:吉林演出网 发布时间:2015-6-11
  • 转自6月11日《中国文化报》

    演出大幕拉开,悠扬的音乐响起,随着演员们激情四射的表演,上百名观众仿佛一下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屯垦戍边的光荣岁月。演出中,球技、帽子功、车技、男子造型等杂技技巧更是让观众眼花缭乱。

        应第十五届“相约北京”艺术节组委会邀请,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杂技团编排的大型情景杂技剧《在那遥远的地方》前不久在北京连演两场,这也是本剧首次进京演出。

        杂技也能讲故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大批热血青年胸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的报国理想,来到了遥远的边疆,加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为担负屯垦戍边使命的第一代创业者。杂技剧《在那遥远的地方》正是以此为背景,选取兵团人抵御风沙、抗击风雪、喜庆婚礼等典型场景进行呈现,分为《青梅》、《印象》、《胡杨》、《风雪》、《婚礼》五幕。

        演出中,柔术、车技、空中绸等一个个高难度的惊险动作引来观众的阵阵喝彩。散场之后,还有很多观众意犹未尽,边走边讨论:“这帮演员真是太棒了,演得出神入化,你看那难度,肯定是童子功。”

        传统杂技表演以技术取胜,在叙事上寻求突破成为该剧的一大亮点。“《在那遥远的地方》巧妙地利用杂技来讲故事,那些高难度的技巧并不单单是力与美的体现,更多地被赋予了表达思想的功能,不断推动剧情的发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杂技团团长冯晓玲说。

        苦练内功冲赛场、拼市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杂技团在北京的首演获得了广泛好评,这样的好评并非偶然。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杂技团《生命之旅——男子倒立技巧》节目获当年中国武汉光谷国际杂技艺术节“黄鹤金奖”;《胡杨魂——男子造型》节目获第十三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银狮奖、第九届全国杂技比赛银奖……

        对于取得的成绩,冯晓玲感慨地说:“这些年我们一路走来,有付出更有收获。在日常积累中,创作思路也在不断转变,坚持赛场、市场并重,创作的节目既能在赛场上大放异彩,又能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如今,回忆起一路的艰辛,团里的演员们说起来都很平静。2009年底,为了提高演员和创作人员水平,团里把40个小学员送到福州学习了一年半。很多学员笑称当时福州夏日的练功房简直就是“馕坑”,酷热难耐。可就在这种条件下,学员们都很用功,学到了很多本领。“我现在的节目就是在福州练出的雏形。”杂技团青年演员、杂技剧《在那遥远的地方》男主角谭木说,“每天10小时,我不间断地练习球技,晚上回到宿舍动都不想动了,大家都笑话我练傻了。”说到这,谭木不好意思起来。

        有着同样感触的还有汉族姑娘张佳馨。1994年出生的她,8岁开始练习杂技,12岁获得首个杂技大奖。“福州的学习真的很苦,但提高很快,我的女子造型节目就是从福州练起来的。” 张佳馨说。

        谭木、张佳馨等一批学员回来后,因为有了较好的根基,团里的节目创新随即展开,新疆的观众感到杂技团的节目一下子有了很大提升。

        2010年,杂技团又开始了长达3年的各地巡演。3年中,他们演出的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所到之处,节目十分受欢迎。“赛场代表着院团的艺术水准,市场代表着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冯晓玲说,无论是冲赛场还是走市场,练好内功是关键。

        用行动诠释兵团精神

        除了在各大城市巡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杂技团还不断深入团场慰问演出。“赛场、市场、团场我们都看重。到团场演出是兵团杂技团重要的工作内容。我们每年下基层送演出达80多场。”冯晓玲说,下基层演出主要也是希望不断传递兵团精神,以独特的杂技艺术形式来反映对兵团精神的坚守和热爱。

        其实,兵团精神感染的何止是台下观众,很多团里的演员也是在兵团精神的感召下坚守在这一方热土。据了解,杂技团里很多人是兵团的后代,本来可以在其他地方发展,也会有很好的前途,但是,他们选择留下来为兵团服务。

        出生于杂技世家的谭木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外公金宝山原是北京天桥的艺人,与侯宝林同为“宝”字辈,当年为响应国家号召,从北京来到遥远的新疆,成为屯垦戍边的第一代兵团人。如今,谭木继承了家传进了杂技团。“作为第三代、‘90后’兵团人,能够沿着祖辈的足印继续坚守兵团,我觉得很自豪。”谭木说,“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让更多观众了解兵团人的故事,把兵团精神传扬得更广。”

        “我们团创排的节目内容从当年兵团人的艰苦创业到如今新疆建设的腾飞跨越,用肢体语言传达出震撼人心的力量,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能感受到这种力量。”冯晓玲说。

        兵团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杂技团及更多的兵团人用实际行动为这句话做了最好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