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反馈/客服|登录 |注册 主管: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吉林省演出有限责任公司
  • 业务咨询电话:
  • 在线客服: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2796855775
文化动态
  • 演艺论语
  • 发布人:吉林演出网 发布时间:2015-5-8
  • 转自5月8日《中国文化报》

    没有赠票的演出更能回归本位

        现在,有很多观众抱怨观看一些高雅艺术演出时,周围的人经常做出随便交谈、嗑瓜子、随手拍摄等不文明行为。这种局面不能全部归结为观众的素质问题,一定程度上是大量赠票让观众的结构发生了变化,让演出变得不纯粹了。演员和观众能粘连在一起,靠的是双方对艺术价值的认同感,尤其是高雅艺术,它是一个分众或者小众市场,在规范的票务运作和正常社会风气之下,应该以演出的市场价格来甄选欣赏者。大量赠票是对艺术消费的一种扭曲,要改变这一状况,有赖于社会对文化消费观念的整体提升,让艺术从当前“炫耀”的位置上隐退,回归分众市场和欣赏本位。

        没有赠票,就会失去观众吗?可能对于部分演出是这样的,但没有听说百老汇没有赠票就演不下去,也没有听说“大河之舞”靠赠票周游世界。掏钱买票代表着一种主动的价值认同,演出票的两端分别连接着演员和观众,让彼此寻找着知音。演出向来不缺乏看客,凑热闹、瞧稀奇、消磨时间,但少了这样的看客,留下的才是真正的观众,才是真正尊重艺术的人。

        (来源:《云南日报》)

        原创音乐剧,离赚钱还远

        与前几年的冷清相比,原创音乐剧似乎在慢慢升温。但在制作一片繁荣的另一面,是当下中国原创音乐剧精品凤毛麟角的现状。经过多年培育,原创音乐剧展演的出票情况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仍不容乐观,有时候即使演出场地场租减半、免费提供舞台音响等措施帮助剧组“减负”,但票房收入也未必能足以支付成本。

        到目前为止,国内原创音乐剧事业已经发展了二三十年,至今也没有立起一部能够常演、常盛的“常青树”。最好的原创音乐剧也不过演出百十来场,与国外经典一演就是几十年、上千场不可同日而语。更有甚者,投资几千万元的“大制作”来不及登上舞台就宣告夭折。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内有一种误区,认为音乐剧就是唱唱跳跳,这样的演出形式很容易制作。于是大家“一窝蜂”都去做音乐剧。但在资金有短缺、创作时间短、原创队伍和演职人员不专业等压力下草草“炮制”出来的音乐剧,面对口味已经成熟的观众,没有市场也在意料之中。

        客观来说,国内还是有一批真正热爱音乐剧的创作者在努力,但创作方面远未成熟。音乐剧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用音乐讲故事,戏剧性和音乐性相互融合才能成就优秀的音乐剧。国外的音乐剧创作,编剧和作曲永远“粘”在一起,是黄金搭档。而国内的创作,往往是编剧与作曲“两张皮”:懂戏剧的,往往不懂音乐,而懂音乐的,往往不知道戏剧的内在规律。创作队伍专业力量薄弱,是国产音乐剧的短板所在。

        (来源:《文汇报》)

        专业剧场靠补贴 尴尬怎么破?

        据近日发布的《全国专业剧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测算,2013年全国专业剧场总收入达到60亿元,其中政府补贴收入28.6亿元,占比近五成。

        专业剧场是展演文艺创作精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我国专业剧场发展迅速,已成为推动艺术市场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有数据统计,2001年以后建成的剧场中1000个座位以上的大剧院共120个,总投资额在500亿元以上。2010年至2013年,我国建成和将要建成的现代化、高标准的剧院至少有40家,呈现出规模大、范围广、标准高、数量多的特点。

        然而,与快速提升的剧场建设速度相比,我国专业剧场管理运营明显滞后。目前我国专业剧场管理运营模式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整体管理运营水平不高,大多数专业剧场处于收支平衡或亏损状态。调研显示,2013年,全国专业剧场整体收入60亿元,仅有40%的专业剧场能够实现盈利。

        有业内人士认为,作为演出市场的终端,剧场很多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整个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由剧场的问题会引发正确文化消费观念的培育。现在潜在的演艺文化需求并没有转化为实质的文化消费,公共剧场应当承担起更多的培育市场的责任,应由单一的大剧院向文艺社区模式发展,从只能在剧院被动观看演出转向提供各种培训,举办各类文艺活动,如开设艺术讲座、沙龙、对公众免费开放等,为演出市场培养出一批有艺术素养和鉴赏力,并有消费热情的观众群体。

        (来源:《北京商报》)